社评:上海港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中评社香港9月20日电(评论员陈鸿斌)今年8月,上海港集装箱输送量高达431.8万箱,再次刷新了去年10月创下的420万箱记录,而直到去年上半年上海港的集装箱月输送量尚未达到过390万箱。如此大幅度地一再改写记录,在全球港口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上海港如此惊人的增长态势,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仍深受疫情影响的当下。从2010年以来,上海港始终保持全球集装箱输送量第一大港的地位,而且对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港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上海港的集装箱输送量达到全世界的1/10!
集装箱月输送量431万箱是一个什么概念?2019年除中国以外,其他各国全年集装箱输送量超过这一水平的港口一共也就28个。日本是资源几乎全部进口,而制造业产品则主要外销,是全球主要海运大国之一,但其名列榜首的东京港2020年的集装箱输送量也就426万箱,还不到上海港一个月的输送量。上海港2020年的集装箱输送量是4350万箱,而美国跻身全球100大港口的七大港口,2020年的集装箱输送量之和仅为3883万箱!美国全国所有港口的集装箱输送量加在一起也不及上海港。美国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面对太平洋,东南则是墨西哥湾沿岸,全国海岸线长达22680公里,远在中国之上,但港口数量却比中国少得多。拜登反复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倒要看看能新建几个港口。
上海港集装箱输送量屡屡刷新记录,令各国所有港口望尘莫及,这只是中国港口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已。近年来中国全力推动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格局,一方面大量进口各类资源和能源,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则在全球持续畅销,这些都需要通过海上运输,由此推动了中国港口的强劲发展势头。2020年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包括香港在内,中国港口占7个之多。上海位居中国海岸线中点,又是全球第三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而长江的货运量是莱茵河的5倍之多,所以上海港在全球处于一骑绝尘地位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当然,如今上海港的地位远非从来如此。19世纪70年代后,上海港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近代工业聚集区。上世纪30年代,上海港已经成为远东航运中心,1936年货物输送量曾高达1400万吨,上海成为世界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连年的战争,使中国的经济陷入凋敝,并在战火中走向衰败。
上海港发生历史性转折是在1972年以后,那时中日恢复邦交,中美关系改善,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迅速发展。每天都有100多艘外轮在吴淞口外的海上锚地排队等候进港装卸,最多时达到200多艘。因为时常延误船期,上海只能将极为有限的外汇赔偿给外国航运公司。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每天都大把大把地将钱扔进黄浦江!改变这一状况刻不容缓。1973年年初,周总理在病房里召开政治局专题会议,要求3年改变上海港口面貌。上海也制订了3年计划,建造了一些新码头,进口了一批装卸机械等。计划实行了5年,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港终于从黄浦江两岸转移至外高桥的长江口江段。但那里的水深仍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进入本世纪以后,上海开始开发杭州湾的小洋山岛,通过填海造地,使原先仅1.7平方公里的小洋山岛,建成了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港区,其间共抛填砂石总量达1亿立方米!此后连续完成了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工程的建设,由此终于使上海港的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般的巨大变化。
由于集装箱运输相对散货运输的极高效率,1956年美国人就开始发展集装箱运输,但当时由于中国基本处于闭关锁国状况,整个中国航运行业对这一重要动向都一无所知,后来才慢慢开始发展集装箱业务,上海港1978年的集装箱输送量才7951箱,平均每小时装卸1箱还不到!1983年上海港才开始建设第一个集装箱专用码头,1984年集装箱输送量才首次超过10万箱,1994年终于超过100万箱,2003年超过了1000万箱,2010年终于超过新加坡跃居世界第一。
稍微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过去有一部现代京剧《海港》,说的就是上海港。这部1964年创作的京剧,剧中就有一句这样的台词: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似乎当时上海港的吊车已经很微风。其实,上海港的工人发明大王包起帆,正是因为吊车在调运原木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坠落事故,工伤事故频发。包起帆由此才通过自学发明了可以稳定抓吊原木的抓斗,并因此拥有了“抓斗大王”的称号。由此可见,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上海港的机械化水平仍是非常有限的。
根据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和新华社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上海已从2014年的第七名跻身2020年的三甲行列,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而且与伦敦的差距也微乎其微。对立志成为四个中心的上海而言,最早实现的无疑就是国际航运中心。十三五期间上海已基本建成航运资源要素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完善、航运市场环境优良、航运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今后的努力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毫无疑问,上海港的集装箱输送量今后还会不断改写记录,上海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中评社香港9月20日电(评论员陈鸿斌)今年8月,上海港集装箱输送量高达431.8万箱,再次刷新了去年10月创下的420万箱记录,而直到去年上半年上海港的集装箱月输送量尚未达到过390万箱。如此大幅度地一再改写记录,在全球港口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上海港如此惊人的增长态势,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仍深受疫情影响的当下。从2010年以来,上海港始终保持全球集装箱输送量第一大港的地位,而且对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港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上海港的集装箱输送量达到全世界的1/10!
集装箱月输送量431万箱是一个什么概念?2019年除中国以外,其他各国全年集装箱输送量超过这一水平的港口一共也就28个。日本是资源几乎全部进口,而制造业产品则主要外销,是全球主要海运大国之一,但其名列榜首的东京港2020年的集装箱输送量也就426万箱,还不到上海港一个月的输送量。上海港2020年的集装箱输送量是4350万箱,而美国跻身全球100大港口的七大港口,2020年的集装箱输送量之和仅为3883万箱!美国全国所有港口的集装箱输送量加在一起也不及上海港。美国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面对太平洋,东南则是墨西哥湾沿岸,全国海岸线长达22680公里,远在中国之上,但港口数量却比中国少得多。拜登反复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倒要看看能新建几个港口。
上海港集装箱输送量屡屡刷新记录,令各国所有港口望尘莫及,这只是中国港口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已。近年来中国全力推动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格局,一方面大量进口各类资源和能源,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则在全球持续畅销,这些都需要通过海上运输,由此推动了中国港口的强劲发展势头。2020年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包括香港在内,中国港口占7个之多。上海位居中国海岸线中点,又是全球第三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而长江的货运量是莱茵河的5倍之多,所以上海港在全球处于一骑绝尘地位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当然,如今上海港的地位远非从来如此。19世纪70年代后,上海港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近代工业聚集区。上世纪30年代,上海港已经成为远东航运中心,1936年货物输送量曾高达1400万吨,上海成为世界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连年的战争,使中国的经济陷入凋敝,并在战火中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