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答中评:后疫情时代中小企面临新机遇
中评社香港9月19日电(记者 梁帆)在近日举办的中小企业界界别分组选委交流会上,全港各区工商联永远会长兼秘书长、利达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儒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自身特性,大企业未必能适应后疫情时代社会生态的巨大转变,但中小企业转型快,能够应运而生,抓住新经济生态下的机遇。
张伟儒指出,新的选举制度虽然才刚刚实施,但已经令选委的代表性更加广泛,中小企业界的选委来自于三个不同中小企业商会,每个商会的选委亦都经过层层选拔,因此能够充分代表广大中小企业的共同意愿。
张伟儒认为,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自身特性。之所以中小企业能够生存,是因为“以人为本”。中小企业的好处是灵活性高,转型快,而大型企业通常不容易转型,所以中小企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随时应变,垂直转型,灵活经营。最近一段时间大型企业面临的挑战颇为艰巨,原因是后疫情时代社会生态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人流、物资、信息等各方面的流通没有以前畅顺,许多大企业未必能够适应。流动性低的时候,反而就会酝酿另一种经济生态,这其实给了中小企业有很多机遇,从中应运而生。
中小企业作为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力量,在如何解决基层香港青年人的问题上,张伟儒表示,这首先关乎到青年人的教育问题,上一代人起了很大的牵引作用。父辈会教导后辈怎么样去勤奋,怎么样去承担责任。开始是承担一个家庭的责任,在有一定的基础后,就要学会如何承担社会的责任。他强调,好的就业机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自己去追求、去把握,所以应教育年轻人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中小企业会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年轻人,并扶持他们成长,这也是作为长辈必须要做的。但年轻人不能够坐在家里等机会,整天游手好闲,坐以待毙,他们必须有雄心壮志,有自己的理想。
关于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张伟儒称,不要说香港青年人,就算是企业想要融入也非常不容易。因为湾区有本地企业,有不同文化和生活习惯。但是不融入大湾区,只着眼于香港的话,其市场规模小,可以满足今天,未必满足未来。因此眼光要放长远,树立远大的目标,武装自身,强化竞争力。
中评社香港9月19日电(记者 梁帆)在近日举办的中小企业界界别分组选委交流会上,全港各区工商联永远会长兼秘书长、利达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儒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自身特性,大企业未必能适应后疫情时代社会生态的巨大转变,但中小企业转型快,能够应运而生,抓住新经济生态下的机遇。
张伟儒指出,新的选举制度虽然才刚刚实施,但已经令选委的代表性更加广泛,中小企业界的选委来自于三个不同中小企业商会,每个商会的选委亦都经过层层选拔,因此能够充分代表广大中小企业的共同意愿。
张伟儒认为,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自身特性。之所以中小企业能够生存,是因为“以人为本”。中小企业的好处是灵活性高,转型快,而大型企业通常不容易转型,所以中小企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随时应变,垂直转型,灵活经营。最近一段时间大型企业面临的挑战颇为艰巨,原因是后疫情时代社会生态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人流、物资、信息等各方面的流通没有以前畅顺,许多大企业未必能够适应。流动性低的时候,反而就会酝酿另一种经济生态,这其实给了中小企业有很多机遇,从中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