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双碳”时间 电力智能化大有可为
2008年大学毕业后,徐川子从一名装表接电工人干起,深耕智能用电、电能替代、节能潜力挖掘等领域,成长为基层供电领域的创新能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徐川子对十年来电力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着独特的体会。
谈变化:基层电力供应今非昔比
“我参加工作这些年,一直在和电表打交道。”徐川子说,她最明显的感受之一是,供电服务越来越智能化。
徐川子告诉记者,以前的电表功能相对单一,抄表员需要挨家挨户抄电表。如果要为用户做供电方案的话,经常需要回到单位查各种资料,非常费时。
2016年前后,浙江全省推进智能电表全覆盖,电表数据会自动传输到网络系统,抄表员不需要经常到现场去抄电表了。而且,通过数字电网孪生系统,供电服务人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查看电力数据和用户用电情况。
徐川子介绍,国网浙江电力建设了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目前已经将28786家重点用能企业的数据汇集、接入该中心,这些企业占全省重点用能企业的96%。
“我感觉这方面的变化非常大,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更加规范了,给用户提供供电服务也更便捷了。”徐川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