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推多项措施 更进取吸纳人才
中评社香港10月19日电(记者卢哲段晓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9日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他在报告中说,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政府除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外,会更进取吸纳外来人才,包括推出多达六项的人才政策,并宣布将会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同时,政府会成立“招商引才专组”加强内地和海外推广。
李家超公布了多项吸纳人才的措施。
一,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期两年。合资格人才包括过去一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此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未符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五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0000人。计划将于推出一年后检讨;
二,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表列的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政府会尽快更新“人才清单”,以反映各专业的最新短缺情况,目标在明年第一季完成;
三,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两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以吸引更多世界级优才来港;
四,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将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方便他们留港╱来港工作。另以试行形式扩展该安排至本港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为期两年,并于推出一年后检讨;
五,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撤销科技公司在计划下输入外来人才时必须增聘本地雇员的规定,以加快输入人才的步伐;
六,延长工作签证年期,在现有和新增的输入人才计划下的人才,到港获聘后可获发最长三年的工作签证;
同时,李家超宣布,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合资格外来人才如在今天或以后在港置业,可于居港七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就其已购入并仍然持有的首个住宅物业申请退还已缴付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但他们仍须缴交按“第二标准税率”计算的从价印花税。这将使其印花税负担与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齐。有关安排适用于任何在今天(2022年10月19日)或以后签署的“买卖协议”。
李家超说,与此同时,香港会让更多来港参与短期活动的访客无须申请工作签证,研究在现行科技专才、专业运动员等指定界别外,涵盖更多类别。即将成立的“人才服务窗口”会提供一站式服务,统筹入境事务处处理输入人才计划的申请,并提供支援服务,以及制订服务承诺以提升审批效率。此外,今年内会全面电子化签证申请服务。
另外,政府会成立“招商引才专组”加强内地和海外推广。政府会扩大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贸办的职能,17个办事处会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联系百强大学,推广各项计划。各专组亦会加强联系在内地和海外留学或工作的港人,鼓励他们回港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会推算人力需求,为经济增能。李家超说,香港多个行业正面对人力短缺问题,相关政策局会听取业界意见,并因应不同行业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会在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在明年推出特别计划,适度容许输入安老院及残疾人士院舍护理员、放宽输入护理员的比例和精简申请审批程序,协助业界提升服务质素。发展局和运输及物流局则会分别检视建造业和运输业的劳工短缺情况,并考虑解决方案。
劳福局将展开新一轮人力资源推算,让政府就整体人力需求制订适切的策略。我们会优化推算方法,包括将推算周期由以往十年缩短至五年,更紧贴经济及劳动市场趋势。推算的主要分析将于2024年完成。
据悉,合资格外来人才包括通过指定输入人才计划来港的人士,相关计划包括“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及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中评社香港10月19日电(记者卢哲段晓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9日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他在报告中说,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政府除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外,会更进取吸纳外来人才,包括推出多达六项的人才政策,并宣布将会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同时,政府会成立“招商引才专组”加强内地和海外推广。
李家超公布了多项吸纳人才的措施。
一,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期两年。合资格人才包括过去一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此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未符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五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0000人。计划将于推出一年后检讨;
二,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表列的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政府会尽快更新“人才清单”,以反映各专业的最新短缺情况,目标在明年第一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