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我省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作风建设“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加深入。
“一个村委会,挂了三四十块牌子,有些牌子就是摆设。”针对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很大的“牌子之乱”,我省部署开展纠治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机构、制度等牌子过多过滥问题,全省6.5万个村(社区)共清理各类牌子190余万块,有效解决了基层牌子数量多、形式多、虚名多问题。重拳清理“牌子之乱”,是我省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一项具体举措。
我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于各类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查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维护群众利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以及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一刀切式落实等突出问题。每年制定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完善以下看上“直通车”机制,对整改不力的督责问责。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7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4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万人,一些作风顽疾得到有效整治,干部作风更加严实,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遏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更加有力。
“要把纠治节日‘四风’问题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实际行动,紧盯易发多发的‘节日病’和隐形变异‘四风’问题……”8月30日,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5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典型问题,再次在重要节假日前敲响作风建设警钟,持续释放对“四风”零容忍、露头就打的强烈信号。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享乐奢靡问题2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8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万人,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今年5月份,龙口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学校食堂存在检查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宗食品供货采购不规范、校领导陪餐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市教体局收到问题清单后,立即开展中小学校食堂管理专项整治,督促全市48所中小学开展自查自纠,进行全方位整改。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省坚持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保障民生福祉。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省突出教育、医疗、住建、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探索“一市一领域”整治模式、“一县一监督清单”和重点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着力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万人。聚焦脱贫攻坚,连续三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6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万人。聚焦扫黑除恶,把“惩腐打伞破网”同反腐败斗争、基层“拍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伞网清除”行动,对重点案件逐案过筛、挂牌督办、提级办理、异地执纪执法,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6144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645人。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划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家教家风教育,构建清廉社会生态……一系列举措潜移默化、化风成俗,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与此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等工作力度,在全省营造担当干事浓厚氛围,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党的十九大以来,共为1191名干部容错纠错,查处诬告陷害党员干部案件180件,为3769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以新风正气为“走在前、开新局”凝聚强大正能量。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我省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作风建设“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加深入。
“一个村委会,挂了三四十块牌子,有些牌子就是摆设。”针对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很大的“牌子之乱”,我省部署开展纠治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机构、制度等牌子过多过滥问题,全省6.5万个村(社区)共清理各类牌子190余万块,有效解决了基层牌子数量多、形式多、虚名多问题。重拳清理“牌子之乱”,是我省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一项具体举措。
我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于各类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查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维护群众利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以及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一刀切式落实等突出问题。每年制定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完善以下看上“直通车”机制,对整改不力的督责问责。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7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4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万人,一些作风顽疾得到有效整治,干部作风更加严实,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遏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更加有力。
“要把纠治节日‘四风’问题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实际行动,紧盯易发多发的‘节日病’和隐形变异‘四风’问题……”8月30日,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5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典型问题,再次在重要节假日前敲响作风建设警钟,持续释放对“四风”零容忍、露头就打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