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影《万里归途》火了一座西北小镇
电影《万里归途》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在努米亚燃起战火、中国积极安排组织撤侨的大背景下,外交官带领被困同胞穿越战火、跋涉沙漠回到祖国的撤侨故事。电影中表现出的国外战争的残酷、沙漠戈壁的荒凉等场景让观众印象深刻。这些场景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全部取自国内,幷且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拍摄的。剧组走遍全国,从海南、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多次勘景时,发现宁夏石炭井地区的地貌综合性最强,它与内蒙古交界的地区有大片沙漠戈壁滩,还有丰富的工业遗迹,幷且以前废弃矿厂还没有拆掉。最终在大武口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剧组决定在石炭井搭建赛布拉塔城,开启了在这座小镇拍大片的序幕。
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石炭井。
1958年3月,为保证酒钢煤炭供应,国家开始投资建设石炭井矿区。石炭井辖区面积3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6平方公里,素有贺兰山“百里矿区”之称,1970年至1978年间,石炭井矿务局连年增产,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最辉煌时曾居住着十几万人,医院、商场、学校、餐馆、影院、澡堂、菜市场等一应俱全,大街上人潮汹涌,上下班的矿工们,上学放学的学生,喇叭裤爆炸头的青年,无不在书写记录一代人的梦想。然而90年代中后期,煤炭资源日趋枯竭,于200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区,将其原行政区划归大武口区管辖,更名为石炭井街道办事处,期间常住人口也随之急剧减少,如今只剩几百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渐渐远去。
但石炭井矿务局中学旧址、矿务局职工医院旧址、矿务局职工俱乐部、八号泉水泥厂、红光市场等公共设施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工业文化遗产。多部影片在石炭井取景拍摄,让石炭井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契机和重现辉煌的希望。在电影《万里归途》之前,《山海情》《我的父亲焦裕禄》《绿皮小火车》等30余部影视剧也曾在石炭井取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