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勇:美国反中气氛能否下降影响拜登态度

何志勇。(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新竹9月13日电(记者 黄文杰)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上午应约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中国国民党国际事务部副主任、新竹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美领导人谈了90分钟。美中冲突向来是救美国选情与经济,但是特朗普没有成功,美国能不能让“反中”意识下降,会影响拜登的态度。

  他说,民进党政府正与美方磋商,争取将台北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改名意义不大,先不论美方决定为何,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并没有改变,蔡政府习惯“报喜不报忧”,若过度炒作“去中(华民国)化”,恐怕会危及自身安全。

  何志勇,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政治学博士,“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内政法制组特约高级助理研究员,马英九基金会 “大九学堂”筹备委员、导师,马英九基金会 《奔腾思潮》论坛专栏作家。目前担任国民党发言人、国际事务部副主任,这学期开始在新竹清华大学开设美国研究。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应约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间约90分钟,商讨如何让两国竞争不要升级为冲突,对话主要聚焦经济议题、气候变迁及新冠肺炎。气候变迁、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列为中美两国应该合作的领域。

  何志勇分析,拜登10日是在美国晚间致电习近平,中国是白天,拜登释出一定善意,双方谈90分钟,扣掉翻译,大家如果不高兴也不可能谈这么久,今年2月双方领导人通话还谈到新疆等议题,这次聚焦气候变迁、新冠疫情等议题合作,这两个议题比较科学,可以先谈。

  他说,拜登上台超过半年,主要国家外交使节都换人,尤其驻华大使。既然美中领导人都出来讲话,自然会为未来“习拜会”在合适时间见面来铺路。

  何志勇说,拜登要跟习近平见面,美方内部压力还是有,尤其监督白宫的美国“国会”,以及民间的“反中”势力,今年3月美国民调“反中”还是在高点,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也对拜登处理美中关系的信心较少。   他认为,美国“反中”气氛能不能下降,会影响执政者态度,拜登当然希望“反中”下降,跟阿富汗撤军,美国民意真的不想在外面作战,现在改善美中关系似乎是时机,

  何志勇指出,为何以前美国“反中”势头下降不快?主要还是美国疫情未改善,拜登上台要花时间收拾特朗普“烂摊子”。去年五月他自己还要从台湾寄口罩给美国教授,随着美国疫苗接种普及率提高,台湾人还跑去美国打疫苗,疫情有了转变,但是美国华人仍对共产党反感,只是病毒终究会找到可解决方案,美中关系也会慢慢和缓。

  被问到,习拜热线后,传出蔡政府与美方磋商,希望将台北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是否刺激美中冲突?

  何志勇表示,把“台北”改成“台湾”意义不大,要问蔡政府改名是否为了彰显台湾实体进展,还是凑“去中(华民国)”拼图?有办法就争取台美建交,美方从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过去特朗普这么挺台湾,有没有改变“一个中国”?美中冲突向来向来是救美国选情与经济,拜登上台,也要顾虑美国的经济与自己的民调。

何志勇。(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新竹9月13日电(记者 黄文杰)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上午应约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中国国民党国际事务部副主任、新竹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美领导人谈了90分钟。美中冲突向来是救美国选情与经济,但是特朗普没有成功,美国能不能让“反中”意识下降,会影响拜登的态度。

  他说,民进党政府正与美方磋商,争取将台北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改名意义不大,先不论美方决定为何,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并没有改变,蔡政府习惯“报喜不报忧”,若过度炒作“去中(华民国)化”,恐怕会危及自身安全。

  何志勇,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政治学博士,“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内政法制组特约高级助理研究员,马英九基金会 “大九学堂”筹备委员、导师,马英九基金会 《奔腾思潮》论坛专栏作家。目前担任国民党发言人、国际事务部副主任,这学期开始在新竹清华大学开设美国研究。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应约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间约90分钟,商讨如何让两国竞争不要升级为冲突,对话主要聚焦经济议题、气候变迁及新冠肺炎。气候变迁、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列为中美两国应该合作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