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港青参与国家航天事业意义非凡

  中评社北京10月7日电/网评:港青参与国家航天事业意义非凡

  来源:文汇网 作者:郭伟强(立法会议员)

  近日香港市民得到一个非常可喜的消息,就是国家宣布首次招募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载荷专家参与航天任务,让对航天科技工作有浓厚兴趣且符合相关应征条件的港青一展所长。

  据介绍,只要年龄介乎30至45岁、拥有物理、化学、心理学、机械工程等学科的博士学位、女士及男士的身高分别介乎1.6及1.62至1.75米、没有过敏体质及影响飞行的疾病史等,都可以参与是次选拔,争取参与进入太空及开展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活动的宝贵机会。

  近年国家航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由2003年首次发射火箭神舟五号及派出航天员进入太空,20年内已经达成航天员在太空漫步、在核心舱逗留半年、建立试验型太空站及实验舱等多项成就,不仅令全体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同时象征国家实力蒸蒸日上,逐渐成为新兴的航天科技强国。

  这个伟大的发展历程不乏港人的参与。例如2006年国家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让大学团队分别为“嫦娥五号”及“天问一号”研发“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及提供“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增加国家测试宇宙任务的成果。现时,港人的参与范围由幕后提供硬件支持,进一步扩大至亲身参与升空任务,见证浩瀚的宇宙,在太空进行科学活动,这有助提升港人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加强认识国情,为国家重要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各界人士必须关心青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业、置业、就业、创业前景积极筹谋。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亦为香港规划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注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放更多机会予港青,让他们加入成为国家航天工程事业的一分子,有助于改善香港青年的发展前路和推动创科行业的发展,加快实现“青年兴,则香港兴; 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 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的目标。   国家向港青打开方便大门,相信会掀起青少年投身与航天科技相关学科的热潮,将来会积极争取参与更多更具挑战性的航天任务,例如登月、探索火星等等。可是,目前香港祗有少数大学提供有关课程,而根据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的统计,报读本地大学博士课程的港生占整体学额不足一半,反映当局仍然要增加资源予院校及学生,鼓励开设航天科技工程的课程和吸引本地学生报读,增加人才及提升本地创科行业的竞争力。

  过往,香港市民只能透过传媒或是座谈会等活动一睹航天员的风采。如今,香港青年有了亲身参与航天任务的机会,可谓一个重大的突破。希望特区政府和青年朋友都好好把握是次机会,为贡献国家及推动创科发展付出更多努力。   中评社北京10月7日电/网评:港青参与国家航天事业意义非凡

  来源:文汇网 作者:郭伟强(立法会议员)

  近日香港市民得到一个非常可喜的消息,就是国家宣布首次招募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载荷专家参与航天任务,让对航天科技工作有浓厚兴趣且符合相关应征条件的港青一展所长。

  据介绍,只要年龄介乎30至45岁、拥有物理、化学、心理学、机械工程等学科的博士学位、女士及男士的身高分别介乎1.6及1.62至1.75米、没有过敏体质及影响飞行的疾病史等,都可以参与是次选拔,争取参与进入太空及开展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活动的宝贵机会。

  近年国家航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由2003年首次发射火箭神舟五号及派出航天员进入太空,20年内已经达成航天员在太空漫步、在核心舱逗留半年、建立试验型太空站及实验舱等多项成就,不仅令全体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同时象征国家实力蒸蒸日上,逐渐成为新兴的航天科技强国。

  这个伟大的发展历程不乏港人的参与。例如2006年国家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让大学团队分别为“嫦娥五号”及“天问一号”研发“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及提供“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增加国家测试宇宙任务的成果。现时,港人的参与范围由幕后提供硬件支持,进一步扩大至亲身参与升空任务,见证浩瀚的宇宙,在太空进行科学活动,这有助提升港人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加强认识国情,为国家重要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各界人士必须关心青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业、置业、就业、创业前景积极筹谋。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亦为香港规划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注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放更多机会予港青,让他们加入成为国家航天工程事业的一分子,有助于改善香港青年的发展前路和推动创科行业的发展,加快实现“青年兴,则香港兴; 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 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