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基因检测配一把精准的“尺子”
但是,遇到不靠谱的检测机构怎么办?最近,王寅(化名)正为此担忧。
几个月前,王寅被确诊为微小浸润性肺腺癌。这是一种早期肺癌,她在忐忑中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医生建议她做一次基因检测——看看是否存在某些基因突变,以便及时进行靶向治疗。
这让王寅又紧张起来:担心发现基因突变,病情是否会恶化;又担心有靶基因但没被发现,耽误治疗。而且,基因检测机构那么多,怎么选才放心?
尽管不是医疗工作者或医药从业人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对王寅的遭遇却很关注。因为,这与他们的工作有关。
几年前,中国计量院曾对市场上基因检测试剂的性能做过一次评估,发现一些试剂幷不能达到其声称的检出限,即能够检测出的目标分析对象的最小含量。
“检测试剂的检出限准不准,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中国计量院研究员董莲华说,肿瘤靶向用药的基因检测,通常是检测靶基因的突变频率,即突变基因的占比。根据检测结果,精准地匹配用药,这便是精准治疗。但如果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患者用了不合适的药,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耽误治疗。
这把“尺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