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内地发展经验 释放村屋土地开发潜力
土地房屋问题是困扰香港已久的深层次问题,解决房屋问题关系到港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一个涉及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中央领导人亦多次表达对香港住房问题的关注。可以说,解决土地房屋问题已是社会明确不过的共识和目标,尤其要率先解决笼屋和㓥房问题。
现时新界有不少土地规划作“乡村式发展”地带,供原居村民兴建丁屋之用。然而,“乡村式发展”的人口密度较低,未能发挥有关土地的开发潜力。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可以参考借鉴内地开发土地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口岸附近“渔农村”旧改项目为例,“渔农村”早年引入私人市场力量以后,开始涉及商业、房地产等领域。改造后的“渔农村”,焕然一新,治安、消防、商圈等方面都得到整体提升。村民的收入也因此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点赞。
另外,发展“丁厦”亦是可供参考的方向。2008年,广州海珠区琶洲村被列入必须在2010年亚运会前清拆完毕的九条城中村之一。琶洲村整村改造项目是全国首个由“开发商主导”的大规模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后的琶洲新村,拥有住宅公寓、学校、写字楼、购物中心、电影院等配套设施。琶洲新村的“丁厦”,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就业和发展前景。
至于位于深圳罗湖区火车站西北部的蔡屋围村,在引入私人市场力量展开旧城改造工程,深圳书城、万象城、大剧院等为人熟悉的地标,都是在原来的蔡屋围村土地上建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