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来了年轻的农技人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电/据人民网报道,关中平原喜迎丰收季。从种到收,一个年轻身影扎在玉米地,从观察墒情、测量株距到指导田管,一环接一环。

  年轻人名叫苏丹,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员。“做好玉米长势调查、苗情分析、技术指导,我自己心里有谱,才能指导好老乡们。”苏丹说。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从繁育良种到示范绿色技术、再到采用先进农机,一群年轻人把新观念、新技术、新要素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他们以青春为笔墨,在广袤田野上勾勒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图景。奋斗路上,他们有何期盼?培育壮大队伍,政策如何发力?近日,记者走近他们。

  有技术、懂经营、有情怀

  小伙子教得了“老把式”?

  毕业上岗时,苏丹心里没底。他虽说学的是农学,也在农业技术公司干过,但真到了田间地头还是缺经验、欠火候。

  农民们心中同样冒问号。“细皮嫩肉的小娃子,地都没下过吧,还能教我?”初见苏丹,临潼南杨村汪洋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郝永强犯嘀咕。

  考验接踵而至。去年秋播节骨眼上,阴雨连绵,田泡在泥水里,种子下不了地。老郝眉头拧成疙瘩:“年底了地都没种上,咱就没遇上过。就算出了苗,产量也不行,别本钱都回不来。”在临潼,像老郝遭遇这样的晚播小麦地面积,占播种面积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