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年馍产业 带动百姓增收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一块面团能做出多少花样?

  在山西省霍州市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年馍工郭爱莲把面团搓成一个个均匀的细条,两手把细条两端往里一卷,做出简单的祥云图案,空隙里点上两颗枣,“如意枣花馍”就成型了。上笼入锅,升腾的蒸汽冒着麦香,钱串子、登高、游鱼、走兔、老虎……栩栩如生的造型,寄托着美好寓意。

  霍州地处山西中南部,西傍汾河,东依霍山。吃年馍是霍州的传统民俗,每逢节气节日,霍州人都要做上很多年馍。年馍被誉为“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既是传统面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霍州大力发掘年馍文化,发展年馍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据统计,目前全市从事年馍加工生产的作坊、企业近300家,年产量1200万公斤,从业人数超5000人,平均每9个农村劳动力就有1人从事年馍生产。

  家住霍州市范村的郭爱莲今年56岁,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打小就跟着家人学做年馍。过去,郭爱莲以种玉米为生。2019年,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开业,郭爱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做了年馍工。一番培训后,郭爱莲赚上了计件工资,“谁能想到,咱这手艺能赚上钱了。”

  年馍标准化生产,面团的重量、条纹的长度,都是统一的。“和面有机器,我们出手艺,还能打发农闲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来。”郭爱莲说,“以前都是打零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每月有三四千元,年底更多,一年收入五六万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