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丰富的人从不畏惧孤独

英国画家亨利·霍利迪作品《致意贝雅特丽齐》(资料图片)

  中评社北京10月6日电/对于现代人来说,越来越便利的电子通信设备,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有时甚至从技术上加剧了沟通的障碍。在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如何面对孤独似乎成了我们生存下去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一点上,文学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痴迷书籍的人

  一个终生未能拥有自己家庭的废纸打包工人,35年来一直置身于地下室的废纸堆中,从事着世界上最卑微的工作。但他却以此为契机,通过阅读神话、哲学、文学等著作,将自己本来可能孤独至极的人生过得分外充实。这就是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1914—1997年)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中的主人公,也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人生。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曾经自愿去做钢铁厂工人,工伤痊愈后又到废纸收购站成为打包工人。赫拉巴尔笔下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普通人,他们默默无闻,甚至“被扔到社会的垃圾堆上”。作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挖掘这些人物身上的特点和语言中的精髓,使他们成为文学星空中熠熠发光的人物。他们几乎都具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所谓“巴比代尔式”的举止言行。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的风格。

  小说中的废纸打包工汉嘉,甚至将这种生活称为“我的爱情故事”,将他度过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的地下室视为天堂,因为那里是完全属于他的世界,他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如饥似渴地阅读被当作废纸丢弃掉的珍贵著作,就好像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他的生活原本非常艰苦:老鼠成群的地下室,永远处理不完的旧书,还有成群向他进攻的苍蝇,唯一的慰藉仅仅是偶尔喝点啤酒。然而,他幽默地说:“三十五年中我喝下的啤酒就能灌满一个五十米长的游泳池……我掉光了头发的脑袋是灰姑娘的核桃。”汉嘉甚至决定退休后把废纸打包机买下来,放在花园里陪伴他。他也曾说自己的生活一向是悲哀和孤独的,却也在其中倾注了所有的热情,而且借此与形形色色的人物建立起联系,尤其是那些个性鲜明又充满韵味的茨冈女人,还有一些文化人,其中就包括时常来他这里购买废纸堆里淘出的书籍的美学教授和《戏剧报》评论家。汉嘉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正是因为他善于从眼前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又善于用幽默来装饰自己悲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