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风电光电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领风骚

新华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9月4日电(评论员陈鸿斌)2020年,中国的风电和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8亿千瓦和2.5亿千瓦,各自占到全球的43%和37%之多,世界第一的地位不可动摇,而且今后这一比重还可望继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明显提升,为实现中国政府庄严承诺的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国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和光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另外还有水电和生物质能、地热和潮汐),原本是出于不得已的选择,因为煤电在中国所占的比重太高,使得中国的煤炭消耗近年来基本上都超过全球的一半,而中国的人口仅占全球的18%。如上所述,尽管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急剧提升,但仍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以至2020年中国的煤电比重又提升了2个百分点,高达53%,而当年全球的这一比重创纪录地下降了4个百分点。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产煤国,其煤产量还不到中国的1/5!

  无论再怎么努力脱硫,煤炭的直接燃烧势必严重污染大气,以至中国许多城市一度均在全球城市空气品质排名中殿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03—2010年期间全球1082个城市空气品质排名中,中国排名最高的是海口,也仅在第814名,而包括北京在内的18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然均排名在1000名之后,兰州的排名是1058名。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三大攻坚战目标,其中就包括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但经过3年多的努力后,虽然各地的空气品质略有改善,但远未实现预定目标。根据今年5月26日公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在全国337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仍有多达135个城市的空气品质未能达标,占比超过40%。中国的生态环境改善之所以如此艰难,就因为煤炭消费占比仍未出现明显下降,这从反面证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多么刻不容缓。如果没有这些年异军突起的风电和光电,到处都是煤电站的烟囱林立,那中国的空气品质是根本无法想像的!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1版《可再生能源装机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0吉瓦,中国为72.4吉瓦,占比达65.8%。光电新增装机为127吉瓦,中国为49.4吉瓦,占比达38.8%。生物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2.5吉瓦,中国达2吉瓦以上,占比超过80%。这并非去年一年的孤例,中国近年来始终保持这一态势,在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地位。   中国的西北方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风电和光电的有利条件,但此前却在较长一段时期中处于资源闲置的无奈状态,因为中国主要的电力消费都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那里的供电能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由于无法解决电力长途输送的问题,所以在中东部地区对电力苦苦期盼之际,西部地区却不得不相继“弃风”和“弃光”。这一极不和谐的状况,催生了中国特高压远端输电技术的应运而生和多条线路相继开工并投入应用,由此大大缓解了中国中东部地区的电力紧缺状况,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品质发展。

  风电和光电在中国的异军突起,不仅有效缓解了中国的电力紧缺状况,而且还由此催生了风电和光电这两个全新的产业链,使得中国在这两个行业牢固地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以光电为例,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快速反复运算,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光伏元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占据7家。中国企业生产的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所占份额使其他国家根本难望项背。顺带说一句,华为公司的光伏逆变器产量也名列全球第一!

  2019年全球的光伏元件产能总量是218吉瓦,中国占到其中的69.2%。而在剩下的67吉瓦海外产能中,由中国企业在海外生产的也占到53吉瓦之多,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产能之和仅为中国国内和海外产能之和的5%略多!

  美国对中国光电产品视如洪水猛兽,除了征收所谓“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外,从2018年开始又征收长达4年的“201关税,”去年9月更把对光伏产品元件的关税税率从15%提高至18%。但即便如此,美国政府的保护政策也未能挽救相关企业,最早提出“201调查”申请的世界太阳能公司已经破产,1000多万千瓦的光伏电站未能得以开工,失去了6.2万个工作岗位。

  在风电领域,虽然美国通用公司、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在2020年的排行榜上分别占据第一、第三和第五的位置,但剩下的前十大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在2019年还是中国德州东帝光电公司独占鳌头,只是去年其增长幅度超过了德州公司才得以反超。

  如前所述,中国光电和风电的长足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得益于在特高压远端输电技术领域的突破,如今这一技术为中国的独门秘笈,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染指。

  在电力技术发展史的考卷中,特高压技术是绕不开的。这道题,很多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开始研究了,但要么中途卡壳,要么直接交白卷。

  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开始研究特高压输电技术。当时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快,电力需求旺盛,能够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特高压技术进入技术专家的视野。   美国从1967年开始对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的特性展开研究,苏联在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塔奈115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日本、义大利也都研究开发过特高压输电技术。

  美国建了一些试验设施,甚至规划了工程,但是没有付诸实施。意大利建立了试验站,对绝缘子与电磁环境特性做了一些研究,也建成了几十公里的试验线路,但原来规划的工程没有上马。日本建设的两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变电站用的还是500千伏设备,后降压至500千伏等级运行。

  1991年苏联解体后,仅断断续续运行了5年时间,唯一建成完整工程的苏联特高压电网由原来的1150千伏降压到500千伏运行。

  特高压这一电力领域公认的顶尖技术,刚萌芽就因为各种各样的难题被打入冷宫。

  那时的中国电力还在“超高压”技术和设备上苦苦求索。1981年,中国首个500千伏平武线输电工程竣工。1985年,中国首个500千伏直流工程葛上线开工,当时居然连变电站的草皮、螺帽、钉子、水龙头都要全套进口。

  纵观输电技术从低电压到高电压等级提升的过程,西方国家曾经一直领先。330千伏工程中国比西方晚了20年;750千伏工程中国则晚了40年。

  2006年,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2009年1月6日,这项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目前中国已有20条以上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在稳定运行。

  为什么特高压能在中国取得成功?当年,外国放弃继续研究特高压,无非是用电量增长乏力、技术实际落地面临瓶颈等原因。而在中国,国情则迥然相异。

  2003年中国22个省区市相继拉闸限电,局部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2004年,全国供电形势仍然紧张,总体缺口同2003年大致相当。

  当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03年进入了两位数增长时代,对电力的需求明显增强。在中国,80%以上的能源分布在西部、北部,距离中东部消费中心1000-4000公里。中东部消费中心需要更多清洁、便宜的电力,并缓解本地建燃煤电厂的土地成本、空间成本、环境成本等实际压力。西部、北部资源产地则希望当地的资源优势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人口就业、经济发展。横空出世的特高压技术就这样完美地一举两得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中国已开始在巴西等国承接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了国门。

  可再生能源已然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对国民经济的强劲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其前景无可限量。中国早在2005年就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6年施行。按照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计划,预定到205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到半壁江山以上,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国也将对人类社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新华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9月4日电(评论员陈鸿斌)2020年,中国的风电和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8亿千瓦和2.5亿千瓦,各自占到全球的43%和37%之多,世界第一的地位不可动摇,而且今后这一比重还可望继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明显提升,为实现中国政府庄严承诺的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国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和光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另外还有水电和生物质能、地热和潮汐),原本是出于不得已的选择,因为煤电在中国所占的比重太高,使得中国的煤炭消耗近年来基本上都超过全球的一半,而中国的人口仅占全球的18%。如上所述,尽管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急剧提升,但仍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以至2020年中国的煤电比重又提升了2个百分点,高达53%,而当年全球的这一比重创纪录地下降了4个百分点。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产煤国,其煤产量还不到中国的1/5!

  无论再怎么努力脱硫,煤炭的直接燃烧势必严重污染大气,以至中国许多城市一度均在全球城市空气品质排名中殿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03—2010年期间全球1082个城市空气品质排名中,中国排名最高的是海口,也仅在第814名,而包括北京在内的18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然均排名在1000名之后,兰州的排名是1058名。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三大攻坚战目标,其中就包括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但经过3年多的努力后,虽然各地的空气品质略有改善,但远未实现预定目标。根据今年5月26日公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在全国337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仍有多达135个城市的空气品质未能达标,占比超过40%。中国的生态环境改善之所以如此艰难,就因为煤炭消费占比仍未出现明显下降,这从反面证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多么刻不容缓。如果没有这些年异军突起的风电和光电,到处都是煤电站的烟囱林立,那中国的空气品质是根本无法想像的!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1版《可再生能源装机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0吉瓦,中国为72.4吉瓦,占比达65.8%。光电新增装机为127吉瓦,中国为49.4吉瓦,占比达38.8%。生物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2.5吉瓦,中国达2吉瓦以上,占比超过80%。这并非去年一年的孤例,中国近年来始终保持这一态势,在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