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理社保“挂靠代缴”
今年3月18日施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提出,对用人单位、个人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惩处。随即,各地人社部门相继发布消息,对挂靠参保、虚构参保等涉嫌骗取社保待遇的违法违规现象展开整治。半年多过去了,整治社保“挂靠代缴”效果如何?
从运行情况看,社保“挂靠代缴”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也有企业因为受到处罚而陆续停止相关业务。此前,不少电商平台都能找到社保“挂靠代缴”服务,如今记者再去某购物APP上搜索社保挂靠或社保代缴,均显示“没有找到相关宝贝”。
北京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个人挂靠代缴”被禁止,未来灵活就业个人社保将由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供统一服务。“企业委托代缴”也将面临整改,未来企业属地用工也须遵从劳动合同、社保、个税主体一致。
为何会出现社保“挂靠代缴”的情况?如何杜绝这种行为?
据瞭解,我国现行社保缴存的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有单位参保和个人参保两种途径。单位参保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个人参保有户籍限制。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常印认为,对于企业而言,选择社保“挂靠代缴”可以降低成本;对于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因子女上学、购房买车等均需符合当地社保缴费政策,在没有本地户籍的情况下,祗有选择社保“挂靠代缴”。
业内专家表示,社保挂靠存在风险,经常会因此发生纠纷。比如,有的中介收取手续费之后,并没有为个人寻找企业挂靠社保,而是直接将个人社保费卷走;还有靠挂企业拒绝为个人续保,个人面临无法继续缴费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