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

  中评社北京10月2日电/据新华社报导,金秋时节,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大峡谷内,层林尽染,清冽的澜沧江水蜿蜒湍急,不时可见岩羊、白唇鹿等在密林中一闪而过,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青海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誉。经过多年治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昂赛大峡谷,亲身感受这里发生的改变。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记者抵达此行目的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热情村村民桑周家。桑周今年28岁,从小在昂赛大峡谷长大,家里养着67头牦牛,是个地地道道的牧民。

  大清早,记者即随桑周到海拔4000多米的山区放牧。走了没一会儿,每个人都气喘吁吁,但一路上风景美不胜收,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动物频频映入眼帘,每个人都兴致勃勃。

  “看,那是马麝”“在河边嘴特别尖、特别长的是鹮嘴鹬”……一路上,桑周拿着望远镜细数着看到的野生动物。“这几年,草绿了,水清了,以前看不到的雪豹现在经常能看见。”谈及变化,桑周滔滔不绝。

  翻过两座山,是一片广阔草场,牦牛开始在草场上撒欢。“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草长得是越来越好。”捋起一把草,桑周颇为感慨。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曾向记者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三江源湿地湖泊减少、草地植被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桑周记忆里,小时候,草场鼠害泛滥,最严重时,到处是光秃秃的黑土滩。这几年,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昂赛大峡谷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峡谷内记录到的雪豹个体从2017年的42只上升到现在的85只,金钱豹个体从2017年的4只上升到现在的12只。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三江源的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