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钢:一门心思把港口科技创新做好
1983年,张连钢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扎根港口一线,参与开发或主持了一系列港口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多项重要成果。
随着青岛港集装箱码头业务逐步发展,张连钢从一名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负责码头生产的管理者。
“我一门心思就想把港口科技创新做好。”张连钢这样对记者说。
2013年,青岛港集团启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拥有丰富技术功底和管理经验的张连钢被选中“挑大梁”。
“我们先是成立了IT组、土建组、桥吊组等9个攻关小组,分兵出击、协同作战。”张连钢说。他带领团队进行流程再造,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自主研发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技术及系统等多项全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
在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一个闲置的库房里,没有人计算过,这个团队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见证那段艰难历程的,是几十万字的分析论证报告,3000多份技术讨论会记录,以及每周都要清走的数个方便面大包装箱。
最终,张连钢率队用1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国外至少需要3年的设计周期;仅用3年半,完成了国外需8年到10年的建设周期。
“我们全自动化码头的1台桥吊,可以干出国外同类码头2台桥吊的作业量,但投资成本远低于国外。船长和货主现在抢着来我们这里靠泊。”张连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