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答中评:台湾经济出现极化 庶民困难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王建民

  中评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张爽)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王建民对中评社表示,疫情以来,台湾经济从表面上看表现不错,但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出现了极化现象,高科技产业的繁荣掩盖了传统产业的不景气,掩盖了传统经济、小民经济的困难。台湾经济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台湾所谓的民主政治绑架了经济的发展,执政者以政绩和连任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考虑,导致台湾没有完整的经济发展规划。现在台湾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蔡英文当局要推动两岸经济脱钩的施政理念,但台湾经济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大陆。

  王建民对中评社说,外界对台湾经济表现如何看法不一。台湾是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岛内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政治议题上,关注台湾经济的非常少,这表明台湾经济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中已经边缘化了。

  王建民指出,从宏观上看,疫情以来台湾经济表现不错。2020年大陆是唯一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台湾、越南经济增长比较显着。因为海峡两岸经济都是增长的,所以台湾的外贸表现也不错。但是台湾经济有结构性问题,出现了极化现象:一方面台湾的高科技产业非常有竞争力,特别是疫情发生以后,相关产业需要芯片、电子零部件,正好是台湾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高科技产业发展掩盖了台湾另一个经济的事实:庞大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吸纳就业人口更为广泛的服务行业,依然一直不景气,特别是在台湾第二波疫情发生以后,民进党当局加大了管制力度,对台湾的传统产业冲击是非常大的,同时,民进党当局在处理疫情时过度对大陆进行管制,加重了疫情对台湾传统产业和服务业的影响。

 “疫情发生一年多以来,一方面台湾的高科技产业还在发展,另一方面,台湾的服务业和传统产业,比如运输、旅游、交通、餐饮等一直受到严重打压,一直在恶化,表现在台湾股市在涨,但都是高科技的几个股在支撑,比如台积电、大雷光,传统产业股涨得非常有限。”

  王建民对中评社说,台湾失业率这两年也在回升,最新的数据是4.53%左右,前几年台湾失业率不到4%,相比之下有显着的增长,失业人口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中。台当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台有55332人在放无薪假,涉及的企业多达4447家,创下2009年有无薪假以来的最高值,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产业上,这些行业非常苦、非常惨。传统服务业在台湾的GDP占的很大,大概是六成,是就业最广泛的领域,台湾经济表面的增长掩盖了台湾经济的不平衡和极化。   王建民表示,台湾在传统产业出现困难的同时,还出现了虚拟经济的极化现象。尽管有美国股市的冲击,台湾的股市这两年还在继续增长,在蔡英文上台20个月以来大概涨了一倍,现在是17,000多点,增长超过1万点。可是拉动股市增长的只有几个少数高科技企业,其他的小股、传统股增长有限,虚拟经济的极化现象也很明显。

  王建民对中评社说,在这种情况下,蔡英文当局推出“振兴经济消费券”,如果发放的方式科学,可以对台湾经济或者对台湾一些民众有一定的帮助,但蔡当局的错误是要先拿钱来买券才给发放,而不是直接发现金,“普通老百姓非常不愿意,他本来手中就紧张,房租都亏欠了,还要让他拿现金去买振兴券,那不是苦上加苦吗?”

  王建民指出,消费券也只能对台湾经济有一点小小的帮助,根本解决不了台湾经济的困境,解决不了旅游观光、服务业领域的困境,因为不是人人都用得起消费券,所以还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不平衡的现象。

 “台湾当局要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台湾经济的困境。台湾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这可能与台湾经济的角色有很大关系。台湾现在是一个所谓民主社会,民主政治已经绑架了经济的发展,执政者对发展经济的态度基本上都是以对政治稳定、能够连任为优先考虑的,甚至把意识形态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所以导致台湾的经济发展缺乏一个长期的稳定规划。”王建民说,比如马英九时代为了推动台湾经济发展、促进两岸和平,让台湾经济和大陆连接,提出了自由经济示范区,推动了许多年,已经走完法律程序,但蔡英文上台以后就废除了自由经济示范区,同样在蔡英文上台之后被废掉的还有ECFA小组。台湾的政治结构、民主政治已经成为绑架台湾传统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的祸首了。

  “从近二三十年台湾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每个当政者上台以后都会提出一套经济发展方案,但是能够真正落实的计划几乎没有,都是继任者上台后就废掉前任的政策,以自己的政绩为主,导致台湾经济发展不稳定。”

  王建民认为,现在台湾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蔡英文当局的施政理念:不是发挥台湾经济和大陆联系的优势,而是要推动两岸经济脱钩,融入到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之中。

  王建民说,台湾经济表现好,高科技产业发展快,这与大陆经济有密切的联系,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外贸出口市场。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对台湾的就业也有帮助。蔡英文当局推动两岸经济脱钩的内核与“台独”主张是一致的,只是在残酷的经济现实面前,蔡英文的图谋还没有得逞。蔡英文上台以来,围绕经济脱钩,配合美国,对两岸经贸采取了很多限制性措施,包括封杀大陆的通信企业的,管制台湾产品向大陆出口等,采取了一系列阻挠两岸经贸合作、推动两岸经贸脱钩的管制性措施。

  “另一方面,台湾经济要恢复,特别是台湾传统产业、服务业要恢复,就涉及到要不要开放旅游。台湾的防疫政策对大陆严格,对欧美和其他国家地区比较松,这种双重标准阻碍了两岸经济缓和。如果延续下去,可能对后疫情时代的台湾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会打击大陆民众到台湾旅游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台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王建民说。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王建民

  中评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张爽)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王建民对中评社表示,疫情以来,台湾经济从表面上看表现不错,但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出现了极化现象,高科技产业的繁荣掩盖了传统产业的不景气,掩盖了传统经济、小民经济的困难。台湾经济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台湾所谓的民主政治绑架了经济的发展,执政者以政绩和连任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考虑,导致台湾没有完整的经济发展规划。现在台湾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蔡英文当局要推动两岸经济脱钩的施政理念,但台湾经济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大陆。

  王建民对中评社说,外界对台湾经济表现如何看法不一。台湾是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岛内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政治议题上,关注台湾经济的非常少,这表明台湾经济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中已经边缘化了。

  王建民指出,从宏观上看,疫情以来台湾经济表现不错。2020年大陆是唯一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台湾、越南经济增长比较显着。因为海峡两岸经济都是增长的,所以台湾的外贸表现也不错。但是台湾经济有结构性问题,出现了极化现象:一方面台湾的高科技产业非常有竞争力,特别是疫情发生以后,相关产业需要芯片、电子零部件,正好是台湾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高科技产业发展掩盖了台湾另一个经济的事实:庞大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吸纳就业人口更为广泛的服务行业,依然一直不景气,特别是在台湾第二波疫情发生以后,民进党当局加大了管制力度,对台湾的传统产业冲击是非常大的,同时,民进党当局在处理疫情时过度对大陆进行管制,加重了疫情对台湾传统产业和服务业的影响。

 “疫情发生一年多以来,一方面台湾的高科技产业还在发展,另一方面,台湾的服务业和传统产业,比如运输、旅游、交通、餐饮等一直受到严重打压,一直在恶化,表现在台湾股市在涨,但都是高科技的几个股在支撑,比如台积电、大雷光,传统产业股涨得非常有限。”

  王建民对中评社说,台湾失业率这两年也在回升,最新的数据是4.53%左右,前几年台湾失业率不到4%,相比之下有显着的增长,失业人口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中。台当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台有55332人在放无薪假,涉及的企业多达4447家,创下2009年有无薪假以来的最高值,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产业上,这些行业非常苦、非常惨。传统服务业在台湾的GDP占的很大,大概是六成,是就业最广泛的领域,台湾经济表面的增长掩盖了台湾经济的不平衡和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