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从自身外交经验谈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

讲座直播截屏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实习记者 郭云骄)5月15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和外交学系举办的“天下”国际政治讲座迎来第二讲。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主持,邀请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徐步为与会人员带来题为“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从外交官到院长的体会”的讲座。徐步作为资深外交官,拥有二十多年的驻外工作经验,曾在巴基斯坦、英国、联合国、加拿大和智利出色完成国家外派任务。在讲座中,徐步将自身多年外交工作经历和国际政治理论结合起来,以实践视角对照书本中的理论,解读了他眼中的国际政治理论。

  讲座伊始,徐步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为何要去谈国家政治理论?在他看来,每一个国际政治理论的学习者,无论是阅读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具有历史内涵和战略意义的专著之后,都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经典国际政治理论著作通常抓住了国际政治中最经典、最重要、最长久的议题。而现实世界高度复杂,需要理论加以抽象、简化,更容易理解。尽管理论所提供的答案不一定是最准确的,但提供了思考的起点,可供批判的基础。

  针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徐步指出,决策者在决策时,往往不是最专注于使用哪一种理论,而是更专注于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在决策者看来,结果导向型是最重要,即该结果是否对于民族国家是最好且最有利,是否服务于国家利益,因此学者们对理论的深刻理解也是要基于精准服务民族国家利益和最终取得的结果。与此同时,他还强调在研究国际政治时,理论需要以实践为基础,来源于实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深化理论认识,才能指导好实践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徐步同时提出,理论往往是滞后于实践的,因此国际政治研究者要做到与时俱进,如果不对理论加以创新迭代,做到与时俱进,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在此基础上,徐步认为,所有国际政治和关系的研究者都应该要深刻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他强调,国际关系的理论学者都强调民族国家概念。民族国家长久以来是国际关系的主体,民族国家不仅仅是构成国家关系最重要的单位,也是国际关系的主导者。当今世界国家关系的变化,无论是矛盾、合作、冲突还是战争,都是以民族国家为核心开展的。因此,只有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才能明白国家身处位置,明白自己的国家追求何种目标,又如何与其他国家互动,如何处理和驾驭所产生的复杂现象。

  徐步续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国家利益联系密切,而现实主义更强调这一点。在他看来,国际上各种理论思潮和理论流派,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客观存在的原因。而在国与国之间互动的过程中,现实主义理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表象背后的原因是世界仍以民族国家为核心,每一个国家都追求本国自身的利益。即使是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产生,也是大国权力博弈较量后的结果。

  与此同时,徐步对当今国际体系发表了自身的看法。当今世界局势是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国博弈激烈,国与国之间关系变得动荡无序,民族国家力量对比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据他分析,国际秩序的变化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现存秩序的构造者(或既有力量)要维护其所主导的秩序,而在此过程中,新兴力量不断崛起,在现有秩序中希望体现出自身利益诉求,因此要求变更现有秩序,二者之间必然发生矛盾。其二,因为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现有国际秩序已经受到新兴力量的侵蚀和损害,原有秩序缔造国家没有信心继续维持现有体系,因此只好通过革新变更世界秩序维护自身地位。这两类因素结合在一起,都体现了现在国际政治体系需要改变的迫切。

  结合理论,徐步认为在深刻把握国家大政方针这一点上,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家的大政方针包含很多方面,涉及国家实行何种制度,在国内达到何种目的,国际上达到何种诉求。目前中国提出来很多有意义的倡议,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大力发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等,这些都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而只有拥有了强大实力,才能保障我们自己国家有和平发展的道路,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任重而道远。

  回顾徐步的外交生涯中,可以看出他着力于高层外交,落实双边互访,积极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也广做各界工作,注重对象国舆论发展,在国内媒体和驻地主流媒体均发表过文章。多年来的外交实践经历也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论并找到其与实践相结合的平衡点。“搞研究要深入思考,不要流于表面,要找到本质和规律,在研究中做到把握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在谈及理论研究时,他如是表示。

  在他看来,哲学和社会科学应当拥有的特点是需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则性和时代性以及系统性和专业性,搞研究要继承马列主义的核心内在,学习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优秀先进的理论并保留中国自己本身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China- focus的时代,这是极其幸运的,也是我们国家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具有责任和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贡献力量。”

讲座直播截屏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实习记者 郭云骄)5月15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和外交学系举办的“天下”国际政治讲座迎来第二讲。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主持,邀请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徐步为与会人员带来题为“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从外交官到院长的体会”的讲座。徐步作为资深外交官,拥有二十多年的驻外工作经验,曾在巴基斯坦、英国、联合国、加拿大和智利出色完成国家外派任务。在讲座中,徐步将自身多年外交工作经历和国际政治理论结合起来,以实践视角对照书本中的理论,解读了他眼中的国际政治理论。

  讲座伊始,徐步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为何要去谈国家政治理论?在他看来,每一个国际政治理论的学习者,无论是阅读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具有历史内涵和战略意义的专著之后,都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经典国际政治理论著作通常抓住了国际政治中最经典、最重要、最长久的议题。而现实世界高度复杂,需要理论加以抽象、简化,更容易理解。尽管理论所提供的答案不一定是最准确的,但提供了思考的起点,可供批判的基础。

  针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徐步指出,决策者在决策时,往往不是最专注于使用哪一种理论,而是更专注于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在决策者看来,结果导向型是最重要,即该结果是否对于民族国家是最好且最有利,是否服务于国家利益,因此学者们对理论的深刻理解也是要基于精准服务民族国家利益和最终取得的结果。与此同时,他还强调在研究国际政治时,理论需要以实践为基础,来源于实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深化理论认识,才能指导好实践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徐步同时提出,理论往往是滞后于实践的,因此国际政治研究者要做到与时俱进,如果不对理论加以创新迭代,做到与时俱进,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在此基础上,徐步认为,所有国际政治和关系的研究者都应该要深刻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他强调,国际关系的理论学者都强调民族国家概念。民族国家长久以来是国际关系的主体,民族国家不仅仅是构成国家关系最重要的单位,也是国际关系的主导者。当今世界国家关系的变化,无论是矛盾、合作、冲突还是战争,都是以民族国家为核心开展的。因此,只有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才能明白国家身处位置,明白自己的国家追求何种目标,又如何与其他国家互动,如何处理和驾驭所产生的复杂现象。

  徐步续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国家利益联系密切,而现实主义更强调这一点。在他看来,国际上各种理论思潮和理论流派,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客观存在的原因。而在国与国之间互动的过程中,现实主义理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表象背后的原因是世界仍以民族国家为核心,每一个国家都追求本国自身的利益。即使是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产生,也是大国权力博弈较量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