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算的是“政治账”
今年6月份,三藩市联储银行的研究报告《How Much Do Supply and Demand Drive Inflation》拆解了美国通胀的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贡献,结果显示供给因素对于疫情后美国PCE通胀上升(4.8pp)的贡献,超过了一半;而需求因素对于CPI通胀上升的贡献,大概是三分之一。这幷不令人感到意外,特别是考虑到俄乌战争之后,全球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出现了剧烈的上涨。
一直以来,联储局认为能够通过加息抑制需求实现通胀调控目标。但上述报告发现,供给因素对疫后美国核心PCE通胀上升(3.3pp)的贡献率也接近一半。尤其是核心通胀中占比70%的服务通胀,所面对的问题是结构性和持续性的劳动力供给短缺,这也是联储局无法控制的因素。也因此,8月份美国核心CPI从5.9%反弹至6.3%对于市场是个不小的震慑,这说明了联储局通过加息控制通胀的做法基本没有效果。
虽然联储局对总体通胀中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地缘因素、供应链因素、劳动力因素等束手无策,但是6月以来,联储局出现了两个惊人且重要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联储局把货币政策的通胀目标,从“无法完全控制”的核心PCE,转向了“完全无法控制”的CPI。正常的货币政策规则是通过加息抑制房地产和消费品等核心需求,以实现降低通胀的目的。伯南克和耶伦时期的“泰勒规则”采用的通胀率都是核心PCE,鲍威尔也没有公开修改过泰勒规则的通胀率指标。但在今年6月议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联储局现在非常关心总体通胀,而不单是核心通胀,因为总体通胀与群众的通胀预期有关”。
经济让位中期选举
这是因为联储局算的不是“经济账”。如果算经济账,联储局应该立即停止加息。因为在联储局刚刚公布的SEP(季度经济预测)中,联储局令人意外地大幅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22年美国GDP增速预测从6月1.7%下调至0.2%,23年增速预测从6月1.7%下调至1.2%。但是在对经济如此悲观的同时,联储局又大幅上调了今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从6月的3.4%上调至4.4%,这意味着今年剩下的两次议息会议,联储局预计还有1.25厘的加息。
上述在经济视角里无法解释的自相矛盾,其实都源于政治压力。联储局不知道以上道理吗?当然不是,但政治不允许。
根据RealClearPolitics(RCP)上的民调结果,拜登的最新支持率仅有43%,不支持率有53%,拜登处理通胀问题的支持率只有33%,不支持率有65%。通胀问题是民主党中期选举的致命弱点,压通胀本该是拜登的“政治账”,但是失败的中东旅行只换来了10万桶增产,而且不久之后这10万桶又被减回去了。为减轻政治责任,拜登把问题抛给美联储,拜登今年以来数次就通胀形势发表讲话的原因,总统亲自喊话通胀施压联储局,这在过去是罕见的。
金融市场关心的幷不是(经济上的)通胀,以及联储局是否真的能控制(经济上的)通胀,而是联储局(为了政治)这次又要加息多少。因此预测联储局的加息行为,核心不是预测通胀,而是理解联储局的“政治账”。
今年6月份,三藩市联储银行的研究报告《How Much Do Supply and Demand Drive Inflation》拆解了美国通胀的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贡献,结果显示供给因素对于疫情后美国PCE通胀上升(4.8pp)的贡献,超过了一半;而需求因素对于CPI通胀上升的贡献,大概是三分之一。这幷不令人感到意外,特别是考虑到俄乌战争之后,全球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出现了剧烈的上涨。
一直以来,联储局认为能够通过加息抑制需求实现通胀调控目标。但上述报告发现,供给因素对疫后美国核心PCE通胀上升(3.3pp)的贡献率也接近一半。尤其是核心通胀中占比70%的服务通胀,所面对的问题是结构性和持续性的劳动力供给短缺,这也是联储局无法控制的因素。也因此,8月份美国核心CPI从5.9%反弹至6.3%对于市场是个不小的震慑,这说明了联储局通过加息控制通胀的做法基本没有效果。
虽然联储局对总体通胀中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地缘因素、供应链因素、劳动力因素等束手无策,但是6月以来,联储局出现了两个惊人且重要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联储局把货币政策的通胀目标,从“无法完全控制”的核心PCE,转向了“完全无法控制”的CPI。正常的货币政策规则是通过加息抑制房地产和消费品等核心需求,以实现降低通胀的目的。伯南克和耶伦时期的“泰勒规则”采用的通胀率都是核心PCE,鲍威尔也没有公开修改过泰勒规则的通胀率指标。但在今年6月议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联储局现在非常关心总体通胀,而不单是核心通胀,因为总体通胀与群众的通胀预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