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网民数量大 互联网产业发展动力
中国是从1997年11月首次发布这一报告的,此后每半年发布一次。当年中国的网民人数仅为62万。如今10亿中国用户接入互联网,由此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渗透最强的数字社会。中国互联网基础建设由此得以稳步推进,5G规模稳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与网民规模是否足够庞大具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得以在全球处于一骑绝尘的领先地位,完全得益于中国极为巨大的网民规模。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根本无法比拟和复制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以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为指导,持续强化互联网基础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数位经济高品质发展,有效应对国内外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风险挑战,取得了新的进展。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IPv6活跃用户数达5.33亿;中国域名总数为3136万个,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948万个,互联网宽频接入端口数量达9.82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352万公里。数据显示,中国IPv6地址数量较去年底增长7.6%,IPv6普及应用取得新的成效。
在从去年持续至今的抗疫斗争中,互联网也同样显示出极端重要性。去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全国的抗疫斗争中,互联网平台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此举也加速了中国的数位化进程。
从互联网发展基础来看,相比2003年SARS 爆发时期,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大幅度提升,互联网已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强大的互联网发展基础,使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在组织社区生活物资分发、跨国跨省救援物资调配、救援资金募集、政府指令和疫情信息充分传递方面的表现,都令人印象极为深刻。例如在疫情暴发初期,互联网平台企业迅速响应,在第一时间整合全球资源参与抗疫行动,一些网络企业与航空公司全面合作,在全球紧急采购N95口罩等医疗物资,快速整合全球资源,为缓解各类资源困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各类电商平台企业、外卖平台、快递物流企业在疫区生活保障、物资保障、社会力量动员、科研支持等多个方面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互联网平台这一作用的持续发挥,对中国数位化进程发挥了加速器作用。
从整体上看,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政府部门具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能够确保社会基本资源的集中,从而能够为社会提供基本的保障。但传统的自上而下进行信息识别、抓取、分析、预判构建的政务信息化系统,短期内无法满足公共需求的及时回应。这使政府部门在物资调度分配、社会生产能力组织、市场化资源利用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事实表明,互联网平台企业可在社会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开放、有序地按照市场化原则来调动全球资源,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生力军。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抗疫中凸显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通过与政府的深度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实力升级的体现,集中展现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雄厚实力。
近年来,互联网在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对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恨之入骨,骨肉分离造成了无数家庭难以言说的人间悲剧。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打拐行动中,而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响应利用AI等技术推出打拐平台,极大提升了打拐专项斗争的效率。
以手机百度信息流为例,今后多达6亿用户可通过它看到附近失踪儿童的信息,如果是紧急突发用户还会收到推送消息。这些信息包括失踪儿童的照片、体貌特征、失踪地点、失踪时间以及负责民警的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使用者可以关注这则失踪消息,有相关线索就可以提供给民警。这些失踪信息是即时更新的,用户可瞭解所关注失踪案的最新进展。简单地说,公安部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形成了一个众包式的打拐平台。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团圆”三期正式上线,共有21家应用宣布接入,并实现累计推送信息1100亿条,有近5亿人成功接收到推动信息,发布失踪儿童信息1317条,找回1274人,找回率96.74%。
从根本上来说,“团圆”平台只是起到了一个消息快速扩散、覆盖更广范围的作用,而打拐、寻亲工作的核心支撑,仍是公安部的DNA数据库。但互联网技术的加入,很好地弥补了信息传播不及时、速度不够快的缺点,从而将DNA数据库的作用发挥至最大。
当然,除了互联网应用在打拐中大发神威外,还有更多的科技技术加入到打拐行动中。比如“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就积极地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快速地对失踪儿童进行识别、比对,不失为打拐技术手段的一大补充。
由此,中国数位化转型的浪潮已全面开启,并将成为“十四五”发展的重要领域。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体业务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20%,保持高速发展动能,数位产业化蓬勃发展呈现出强劲加速势头。
中国最近加强对互联网公司的监管,其目的是开创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时代,更好保护消费者,并为弱小的竞争对手提供发展空间。加强市场监管并非打击互联网企业,相反它将有利于完善市场规则,营造保护竞争的有益环境,推动互联网产业有序发展,符合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要求。只有以合作的方式建立健全游戏规则,让每个人都受益,才能为全社会创造共赢局面。
中国是从1997年11月首次发布这一报告的,此后每半年发布一次。当年中国的网民人数仅为62万。如今10亿中国用户接入互联网,由此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渗透最强的数字社会。中国互联网基础建设由此得以稳步推进,5G规模稳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与网民规模是否足够庞大具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得以在全球处于一骑绝尘的领先地位,完全得益于中国极为巨大的网民规模。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根本无法比拟和复制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以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为指导,持续强化互联网基础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数位经济高品质发展,有效应对国内外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风险挑战,取得了新的进展。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IPv6活跃用户数达5.33亿;中国域名总数为3136万个,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948万个,互联网宽频接入端口数量达9.82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352万公里。数据显示,中国IPv6地址数量较去年底增长7.6%,IPv6普及应用取得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