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省通城县依托助农平台开展消费帮扶,帮助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拓宽销路。图为左港村豆制品专业合作社社员晾晒豆油皮。(来源:人民日报)

  中评社北京9月2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入秋以来,各地新收获的农产品陆续上市,消费帮扶活动十分活跃。消费帮扶有哪些特点?各地采取了哪些新举措?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打通产销,助农增收

  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镇王家村小香蕈种植合作社门口,挤满了前来交售小香蕈的村民。这批小香蕈将于4小时后到达昆明,走上百姓餐桌。

  王家村种植的高山小香蕈,是浙江大学通过科研攻关将哀牢山野生珍稀小香蕈进行驯化后人工种植的成果,经济价值高。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当地种植户们对今年小香蕈的销路非常担忧。瞭解到种植户的困境后,云南省司法厅机关驻村工作队利用定点采购、爱心消费帮扶等方式,帮王家村的小香蕈打开销路。小香蕈销量有了保障,种植户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通过购买脱贫地区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脱贫群众增收,消费帮扶已成为带动脱贫地区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2019年9月,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寨上村大棚里辣椒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好。可村子偏远,现场采购成本高,商家都不愿意来。眼看着丰收的辣椒就要烂在地里,当地的村民急坏了。得知这一消息,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1天之内向当地群众收购青辣椒8000斤,解决了寨上村村民的难题。

  受益的不仅是寨上村。在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通过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的帮助,短短3天时间便售出3000公斤葡萄。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猛养镇帮盖村是个傣族村,盛产优质糯米和紫糯米,却并不为外界所知。云南养瑞科技集团帮村里修路、建厂,大量采购了村庄生产的大米、绿茶、野生古树红茶等农特产品,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