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社区托育养老服务
鼓励党员带领群众开展社区服务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结合“十四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基层治理新任务,规划提出了“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主要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5年,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将达到100%,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将达到社区总建筑面积的10%以上,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将达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到2025年,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覆盖率将达到100%,城市社区政务通用自助服务覆盖率将达到100%,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将达到26人。
规划要求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强化党对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健全城乡社区党组织引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导,社区(村)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开展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党领导下、居(村)民委员会主导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围绕群众关心的事项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制度机制,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城乡社区开展服务。鼓励党员在社区发起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带领居民群众开展自助、互助和公益服务。
规划提出,要完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社区服务组织架构,形成全市上下贯通的社区服务组织体系。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力量,鼓励驻区企事业单位、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事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