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创新力量 高新产业展现强劲韧性

  中评社北京9月22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把生物探针溶解到小液滴里就能基因测序,在数百公里外操纵手术机器人切除肾脏毫厘不差,5家企业同时研发抗新冠药物2家进入临床试验……

  近日,记者在江苏南京走访发现,大批高端人才、原创成果等创新力量活跃在产业一线,支撑起城市发展的脊梁。今年以来,面对超预期的变化和冲击,南京勇挑大梁敢为善为,克服疫情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呈现强劲的韧性。

  今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1%。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结构持续变“轻”变“新”。

  藏粮于技,推进农业现代化

  小到能快速识别和筛选种子、明显提高育种效率的种子检测设备,大到掌握全省13个地级市2亿多条物联网数据的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在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赵春江院士领衔创建的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两年来先后获得授权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企业产值也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南京作为特大都市,一产增加值占比不到2%,人均耕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创新成为南京锚定的方向。

  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双重驱动,南京从源头谋创新,冲击农业产业金字塔尖。10年前农民们“想都不敢想”的画面如今成了现实:一方电脑屏幕里实时查看数千亩农作物长势,无人驾驶收割机在农场智能化作业……

  目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已累计引进和签约项目248个,入驻企业109家;仅去年入驻企业签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数达2054份,合同交易额1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