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微笑天使”用到哪些“科技眼”
9月19日,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这次考察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
038科考船的后甲板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正在带领团队准备科考器材,10分钟不到,大家已按照分工各就各位。
长江江豚素有“微笑天使”之称,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也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
本次科考范围包括长江干流中下游段约1600公里江段,洞庭湖、鄱阳湖湖区及部分长江支流江段,由120余名考察队员、20余艘渔政船艇同步实施。在此次科学考察中,有哪些科技助力?
目视与自动影像辅助考察,捕捉江豚水上出没讯号
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水面宽阔,风浪较大,此次科考使用的渔政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专业改造,搭建了专门的观察平台。
在观察平台上,3名考察队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江豚,每人身着救生衣,背后系有安全绳,由于是船上观察,为减轻风浪、船体晃动等影响,每个望远镜下均有一个简易的木质支撑,3人负责3个不同角度,一人负责数据记录。
“目视考察是科学考察中最核心的部分,采用截线抽样法。”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鲸豚类专家陈炳耀告诉记者,“由于每个考察队员的体能、目测范围等存在一定差异,为保持精力充沛,他们每半个小时轮换一次位置,换下来的队员要及时休息,补充能量。科考前我们对所有队员都进行了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