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王朝都邑现“网格化”布局

  中评社北京9月22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近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多项重要新发现。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更多道路及两侧墙垣”等表述,看上去平平无奇,实则意义重大——这些新发现进一步印证,中国最早的王朝都邑已经用上了“网格化”的理念来规划和管理。

  “发现更多道路及两侧墙垣”,说明二里头都邑中可能不止“九宫格”

  “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的一个常见词。比如,社区里有“网格”,每个“网格”还设有网格员、网格长等。

  在二里头遗址,考古人员也发现了类似的“网格化”布局和理念,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网络,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形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

  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用“发现更多道路及两侧墙垣”描述此次的新发现。这些表述,其实与二里头遗址的“网格”息息相关。

  赵海涛介绍,自2021年以来,他们陆续发掘了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夯土墙,并发现宫城西侧道路夯土墙向北延伸200余米,据此推测已知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

  “这意味着二里头遗址中可能不止‘九宫格’,而是由更多的‘网格’组成。”赵海涛说,二里头都邑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形成“多网格式”宏大格局,确立了都邑规划布局的基础框架: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这三个最重要的区域恰好在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这完全符合“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都城规划特点。这种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其实,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网格化”的规划设计屡见不鲜,比如北魏洛阳城,其都城中轴线两侧整齐分布着320个里坊;而在隋唐长安城内,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东市、西市和110个里坊,同时期的隋唐洛阳城,也是基本一致的布局。

  目前,不少专家认为,中国古代都城中的里坊与二里头都邑的“网格”,有着一脉相承的规划设计理念。二里头都邑的“网格化”布局,开后世里坊制度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