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9月4日,在服贸会首钢园区金融服务专题展上,一位中国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展示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场景应用。(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9月20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金融科技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下大力气解决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堵点,数字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建设发展滞后,亟需采取切实举措加快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在金融科技浪潮洗礼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向何处发力?中小金融机构又将如何突围?

  线上服务高效触达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影响,“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显着提速。加之智能手机普遍使用,金融服务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等传统柜面服务场景业务逐渐被线上方式所取代。尤其是作为触达用户最直接、最广泛的金融APP成为行业获客的重要渠道,几乎覆盖各家金融机构的主流业务范围。在开启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金融机构争先抢占这个线上服务的制高点。

  记者梳理近期上市银行半年报发现,金融科技战略全面推进、纵深发展,实现了线上高效率快触达。比如,建设银行深化平台经营,依托数字技术和科技赋能,不断优化“建行惠懂你”APP,数据显示,APP累计访问量超过1.7亿次,下载量超2250万次,授信客户超165万户,授信金额超1.3万亿元。此外,工商银行做强自有平台,打造客户服务线上主阵地,加快服务、场景、运营等方面的创新。截至今年6月末,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达4.88亿户,移动端月活用户超1.6亿户,客户规模与活跃度同业领先。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大型银行加快推进和深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增强与数字经济的适配性,提升了后疫情时代的竞争力。在战略上,应基于自身业务发展和用户需求,制定企业级数字化战略,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和重点,并增强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在业务上,应运用最小化可行产品(MVP)等理念,加快产品创新和迭代,丰富数字金融产品;以手机APP为核心,加强线上与线下渠道融合。

  消费金融行业也在发力金融APP。业内相关机构基于易观千帆数据,对15家消金公司20款APP的月活跃用户数、月启动次数及产品功能体验等指标进行半年度活跃度综合评比,评分显示,马上消费安逸花APP、招联金融APP、捷信消费金融APP、中邮消费金融中邮钱包APP、平安消费金融APP、中原消费金融APP位居前列。“作为消金公司最重要的数字化助贷窗口及获客入口,APP运营水平既需要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同时也反映了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服务能力,背后更是体现了平台的运营、产品、品牌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零壹智库高级研究员王若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