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应修订

  中评社北京9月19日电/

  来源:大公报 作者:黄颖灏

  环评全称环境影响评估,是一项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制度,旨在减少项目开发导致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

  现时香港几乎所有大型工程进行前都会进行环评,预先判断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幷征求当区居民或地方团体的意见,视乎是否需要修订原计划,直到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共识才会开始工程。

  环谘会早前商讨是否接纳发展粉岭高尔夫球场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继“马拉松式”开会逾十六小时后仍未表决,最终只就委员会建议向项目倡议的土木工程拓展署要求提交补充资料。《环境影响评估条例》本来旨在评估工程项目倡议人所提交的发展方案的环境可接受性,而幷非决定该项目是否需要或拟议的发展方案是否合适,惟今次在发展高尔夫球场与否的问题上,一个环评报告竟然花上十多个小时讨论仍无结论,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亦与《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的初衷相违。

  这次事件还反映出另一个问题,环谘会无法达成结论,要求当局再提交补充资料,到下一次表决为止,又要再花几个月时间。那为何没有在最初环评开始时就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如果当时认为这些资料不重要,为何如今才突然要求补上?这体现出现时整个环评制度缺乏效率,理应一次过做完的程序却要花上两、三次才能完成,而且予公众环评阻碍发展的不良观感。香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讨论改革现行的环评制度。   事实上,本港环评指引已经多年未更新,过去亦有发展计划被环评报告中以地区有独特的雀鸟、蝴蝶等为理由所拖延,因而受到长期的阻碍。环评报告的最大原则不是否决一切大兴土木的工程,而是确保在推动有利社会发展或改善民生工程的同时,也能保护宝贵的大自然资源,平衡持份者的利益。

  当局可参考加拿大和荷兰的做法,设立一个开放的中央数据库,将过去及现时正进行的环评和技术报告收纳其中,透过中央资料库提供地区生态的信息,缩短对稀有动植物或自然景观评估的需时,加快效率。发展局设立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正好可以协调各部门所提供与环境、土地发展相关的资讯。政府亦应检视《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中一些过时的部分,删减重复程序,幷加入减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等新目标。

  一个好的环评制度,应该要证明开发和保护环境幷非相互冲突,而是可以两者幷重,两样都做得好。香港要实现更大发展,一个好的保育制度必不能缺。

  民主思路理事、再出发大联盟共同发起人   中评社北京9月19日电/

  来源:大公报 作者:黄颖灏

  环评全称环境影响评估,是一项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制度,旨在减少项目开发导致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

  现时香港几乎所有大型工程进行前都会进行环评,预先判断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幷征求当区居民或地方团体的意见,视乎是否需要修订原计划,直到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共识才会开始工程。

  环谘会早前商讨是否接纳发展粉岭高尔夫球场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继“马拉松式”开会逾十六小时后仍未表决,最终只就委员会建议向项目倡议的土木工程拓展署要求提交补充资料。《环境影响评估条例》本来旨在评估工程项目倡议人所提交的发展方案的环境可接受性,而幷非决定该项目是否需要或拟议的发展方案是否合适,惟今次在发展高尔夫球场与否的问题上,一个环评报告竟然花上十多个小时讨论仍无结论,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亦与《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的初衷相违。

  这次事件还反映出另一个问题,环谘会无法达成结论,要求当局再提交补充资料,到下一次表决为止,又要再花几个月时间。那为何没有在最初环评开始时就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如果当时认为这些资料不重要,为何如今才突然要求补上?这体现出现时整个环评制度缺乏效率,理应一次过做完的程序却要花上两、三次才能完成,而且予公众环评阻碍发展的不良观感。香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讨论改革现行的环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