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保税区 迈向自贸港

  中评社北京9月19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今年1—7月,海南省货物进出口额1105亿元、同比增长49.4%,首次前7月突破千亿元关口,实际使用外资19.9亿美元,同比增长89.5%。如此成绩与海南推进“儋洋一体化”密不可分。

  30年前,洋浦经济开发区设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吸引外资成片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历程由此启幕。

  30年后,海南自贸港建设迈出重要一步:今年5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等自贸港早期政策开始跨出洋浦保税港区,向儋州市和洋浦全域拓展,服务全岛封关的更大范围的压力测试随之启动。

  政策扩区

  到洋浦保税港区采访,已是晚上7点多,陆侨国际大厦灯火通明,一楼展示大厅数字化科技范十足。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在洋浦保税港区等具备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

  政策红利下,大批企业来“抢滩”。海南陆侨商贸集团紧盯海洋经济风口,在保税港区布局国际海产品综合商业生态圈,仅一年多,2.5万平方米的临港商贸综合体建成投用。

  “海南建设自贸港,洋浦打造‘样板间’,保税港区更是压力测试的关键位置。”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局长张洪光说,“这里是制度创新的苗圃,每个月都有新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