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胜答中评:复常通关是再出发必然出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中评社图片)

姚志胜与其他选委在会场合影(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5月10日电(记者林艳)第六届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日前在会展中心举行,选举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前往会展中心投票并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香港疫后经济要尽快复苏,需透过两地合作,积极投入到“十四五”规划中来,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为香港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香港超过两年未与内地复常通关,严重制约了香港的发展动力。复常通关成为香港在后疫情时代再出发的必然出路。

  姚志胜表示,香港经历五波疫情,经济民生面临严重困难,未来5年面对严峻挑战。他表示期待,李家超先生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展现施政新风,保持香港安定发展大局,推动复常通关、重振经济民生,让香港在平稳环境下重新出发,各项发展再上高峰,以新的施政思维和行动力,引领香港共同向前迈进。

  姚志胜指出,香港发展进入十字路口,最新失业率和经济分析都显示,在经济民生和两地融合等方面,香港亟需急谋对策。他认为,新特首及政府当前最重要回应市民关注的工作有两方面:一是破解房屋困局,多管齐下觅地建屋;二是尽早实现复常通关,引进经济活水,通过加快推动疫后经济复苏,解决各种深层次民生矛盾。

  姚志胜认为,住屋问题堪称香港当前头号民生难题,公屋轮候时间长达6年,许多基层市民还在狭小斗室苦等公屋,一些中产家庭寻找一个安居之所都感到困难,自然难言改善生活质素。如此种种房屋问题,成为民生风险所在。协助市民安居,应是未来一段时间特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心所在。

  姚志胜表示,我们国家是全球在疫情下取得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是保持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带动香港经济民生发展的重要路径。香港疫后经济要尽快复苏,需透过两地合作,积极投入到“十四五”规划中来,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为香港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香港超过两年未与内地复常通关,严重制约了香港的发展动力。复常通关成为香港在后疫情时代再出发的必然出路。   对此,姚志胜提出了两方面建议:首先,在房屋土地问题方面,他建议,以“结果为目标”,在住屋面积上,要将人均居住面积200平方呎设定为政府施政目标,让市民看到“住大啲”曙光;在数量上,要设定未来5至10年不同土地项目的房屋供应量,多元推动不同觅地建屋策略,包括用好新界农地、发展祖堂地、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和湿地缓冲区、填海等,以大幅增加土地供应量;在时间上,要为增建房屋的程序拆墙松绑,设定每个程序可以节省的规划和建屋时间,包括优化土地共享先导计划、放宽新界发展地积比率、完善收地法例及赔偿机制、借鉴方舱医院建设经验设立多条建屋“绿色通道”、减省规划流程等,务求加快拓地建屋进度。

  其次,在疫后复苏方面,在“动态清零”的抗疫方针之下,应及早谋划复常通关的时间表、路线图,就疫苗接种要求、健康码对接、分类配额、熔断机制及早部署,尽快恢复人员流动。同时,要为两地产业协作、商贸交流等不同环节调整安排,创设条件,包括建立便利营商的检疫模式、举办更多大型会议展览、加强支援商务旅客、创新产业项目对接等,以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经贸和创科中心地位。另外,特区政府还要推出新的经济策略,结合民生发展,谋划长远未来,务求配合通关后源源涌至的经济活水,振兴香港产业,创造经济新增长点,支持医疗、教育、安老等民生需求,创造就业职位,提升生活水平,增加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中评社图片)

姚志胜与其他选委在会场合影(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5月10日电(记者林艳)第六届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日前在会展中心举行,选举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前往会展中心投票并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香港疫后经济要尽快复苏,需透过两地合作,积极投入到“十四五”规划中来,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为香港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香港超过两年未与内地复常通关,严重制约了香港的发展动力。复常通关成为香港在后疫情时代再出发的必然出路。

  姚志胜表示,香港经历五波疫情,经济民生面临严重困难,未来5年面对严峻挑战。他表示期待,李家超先生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展现施政新风,保持香港安定发展大局,推动复常通关、重振经济民生,让香港在平稳环境下重新出发,各项发展再上高峰,以新的施政思维和行动力,引领香港共同向前迈进。

  姚志胜指出,香港发展进入十字路口,最新失业率和经济分析都显示,在经济民生和两地融合等方面,香港亟需急谋对策。他认为,新特首及政府当前最重要回应市民关注的工作有两方面:一是破解房屋困局,多管齐下觅地建屋;二是尽早实现复常通关,引进经济活水,通过加快推动疫后经济复苏,解决各种深层次民生矛盾。

  姚志胜认为,住屋问题堪称香港当前头号民生难题,公屋轮候时间长达6年,许多基层市民还在狭小斗室苦等公屋,一些中产家庭寻找一个安居之所都感到困难,自然难言改善生活质素。如此种种房屋问题,成为民生风险所在。协助市民安居,应是未来一段时间特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心所在。

  姚志胜表示,我们国家是全球在疫情下取得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是保持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带动香港经济民生发展的重要路径。香港疫后经济要尽快复苏,需透过两地合作,积极投入到“十四五”规划中来,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为香港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香港超过两年未与内地复常通关,严重制约了香港的发展动力。复常通关成为香港在后疫情时代再出发的必然出路。

就我去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