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上培养“微型肝脏”,离肝移植手术补充方案还有多远

  中评社北京9月16日电/据澎湃新闻报导,近日,一家致力于开发能够实现器官再生细胞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LyGenesis正式宣布,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同种异体细胞疗法,可以在人体的淋巴结上进行器官培养,培养成功的“微型器官”能够在体内发挥相应的器官功能。

  据悉,目前这一疗法已经在小鼠、猪和狗等动物上试验成功,接下来,LyGenesis公司计划将该疗法应用于人体。

  这项研究的主持者、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Eric Lagasse博士说:“这些淋巴结就像是一个个小型孵化器,可以在活体动物体内培养第二个新的异位器官。”

  据媒体公开报导,早在2012年,Eric Lagasse博士的团队首次产生了把来自健康肝脏的细胞注入小鼠患病肝脏来治疗肝病的想法,最终试验以失败告终,随后他们又将肝脏细胞注入到小鼠脾脏中并发现,肝脏细胞可以从脾脏迁移到肝脏。

  接下来,为了确定这些细胞是否可以从其他器官进行迁移,他们又在小鼠的不同器官中注入了肝脏细胞,结果祗有少数小鼠存活。通过对这些存活小鼠进行解剖发现,小鼠的淋巴结上生长出一个微型肝脏。同时,他们也在探索使用动物淋巴结培养胸腺、胰腺、肾脏等其他器官。

  澎湃新闻记者连线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青惠利健教授,惠利健长年专注于对肝脏损伤再生和细胞属性转换的基础研究,他发现了跨胚层转分化、干细胞去分化等现象和调控机制,并由此建立了非干细胞依赖的功能干细胞制备体系,提供了干细胞治疗所需种子细胞的解决方案。

  惠利健是解读上述新型同种异体细胞疗法的合适人选,但他还是给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了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团队的张鲁狄副研究员,并称“他是我们这里做细胞移植最有经验的专家”。

  张鲁狄是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长期从事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基础和转化研究。据张鲁狄介绍,“肝脏移植目前仍然是肝癌及终末期肝病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我们每年约有30万例肝病患者需要肝移植,去年我国有记录的肝移植总数约6000例,因此肝源缺口仍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