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撤军阿富汗强化印太战略?宋兴洲:不易
中评社台中8月26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美军撤离阿富汗用以转移强化印太战略的可能性。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宋兴洲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国转移战略到印太地区,当然是目标,且符合对抗中国的战略布局,但美国撤军阿富汗的主因就是军费太烧钱,美国财政出现举债危机,美元势弱,经济受威胁,能否真正强化军力投入印太战略?有待观察。
宋兴洲也提到,美国不只因为财政困难,可能打乱军事力量转移的脚步,还得面临撤军所导致的盟友不信任升温,印太战略出现松动可能,所以拜登才会将台湾、日本、韩国跟北约(NATO)集体防御相提并论,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在全球,尤其是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布局出现不稳定因素,后续要强化部署,还需下工夫。
宋兴洲,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东海大学学务长、政治学系主任、东海大学都市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成功大学东南亚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专长在政治经济学、比较政府与政治、国际政治、两岸关系等。
美国总统拜登7月8日宣布,结束在阿富汗20年的反恐任务,所有美军将在8月底前完成撤离。外界观察认为,美国选择撤军阿富汗,后续会将军事资源集中在印太战略的经营,加强投入印太地区,以达到抗衡中国的战略目的。
针对美国撤军阿富汗跟印太战略的关联性,宋兴洲表示,就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方向而言,拜登政府当然会希望撤离的军事力量,后续能够转移至印太地区,达到对抗中国的效果。
毕竟印太战略是特朗普时代迄今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主轴,而驻军阿富汗对美国而言,已没有战略价值,所以撤离军队,并投放到印太地区,绝对是美国的首要考量。
不过,所谓的军事力量转移,还得视状况理想与否。宋兴洲说,可以发现,美国目前对于撤离的军事力量,是否投入印太地区,还没有明确说法,首先是,美国撤军的一大主因就是军费过于庞大,美国在阿富汗驻军20多年来,花费1兆美元的庞大支出,但对美国利益而言,并没有正面回馈,所以拜登政府才毅然决然撤离阿富汗。
其次,美国内部民意也对美国政府耗费庞大资金投注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产生质疑,就如同当年的越战,拜登政府面临烧钱以及内部民意的反对,才会有撤军之举。宋兴洲表示,换句话说,拜登政府如果马上要将撤离的军队转移至印太地区,首先要考虑经济状况,还有民意反应是否允许。
宋兴洲说,因为美元走弱,世界各国都在减买美债,美国没有办法再依靠美元支撑霸权的时候,美国的军事力量耗费非常大,短期内拜登政府还能否继续支撑这么庞大的军事费用?有待观察。尤其今年为止,美国举债已达28兆美元,突破举债上限,这将使得美国在军事力量转移及重新部署方面,投下变数,短期内要达到强化印太战略的效果,实属不易。
宋兴洲甚至认为,美国不只在经济上出现支撑军事布局的困难,在印太战略上还有松动的风险存在,否则拜登也就不必特别强调,台湾、日本、韩国不等于阿富汗,并跟北约组织(NATO)第五条“集体防御”兜在一起,显然,美国撤军阿富汗的举动,已经伤害到盟邦对美国的信心,而印太战略对美国而言属重中之重,拜登才会赶忙出言止血。
至于拜登的说法,是否意味着对两岸战略清晰化,台湾获得美国相对明确的安全保障?
宋兴洲表示,那毕竟只是拜登的口头之词,在没有成为具体的外交文件之前,说归说、做归做,美国届时必然还是基于国家利益去考量,是否愿意为了台湾去打仗?无人说得准。拜登口惠很容易,但不代表因为拜登的发言,台湾的就一定能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北京也不会因为拜登的言论就改变对两岸统一的既定目标。
此外,他说,美国过去一直宣称台湾是印太战略的伙伴,但是包括四方安全会谈(QUAD)、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等,从来没有把台湾纳入,自始至终只有非官方的论坛有邀请台湾参与,外界认为,美国要增强在印太地区的挹注,台湾的安保相对提升,都只是推测,如果有具体作为,都只是空口白话,对台湾的保障提升而言,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他提到,拜登政府过去宣称挺台湾,但后续又表态不支持“台独”,维持一中政策,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在美国眼中只有永远的美国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伙伴,所以台湾方面仍要谨慎因应,别做出误判之举。
中评社台中8月26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美军撤离阿富汗用以转移强化印太战略的可能性。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宋兴洲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国转移战略到印太地区,当然是目标,且符合对抗中国的战略布局,但美国撤军阿富汗的主因就是军费太烧钱,美国财政出现举债危机,美元势弱,经济受威胁,能否真正强化军力投入印太战略?有待观察。
宋兴洲也提到,美国不只因为财政困难,可能打乱军事力量转移的脚步,还得面临撤军所导致的盟友不信任升温,印太战略出现松动可能,所以拜登才会将台湾、日本、韩国跟北约(NATO)集体防御相提并论,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在全球,尤其是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布局出现不稳定因素,后续要强化部署,还需下工夫。
宋兴洲,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东海大学学务长、政治学系主任、东海大学都市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成功大学东南亚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专长在政治经济学、比较政府与政治、国际政治、两岸关系等。
美国总统拜登7月8日宣布,结束在阿富汗20年的反恐任务,所有美军将在8月底前完成撤离。外界观察认为,美国选择撤军阿富汗,后续会将军事资源集中在印太战略的经营,加强投入印太地区,以达到抗衡中国的战略目的。
针对美国撤军阿富汗跟印太战略的关联性,宋兴洲表示,就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方向而言,拜登政府当然会希望撤离的军事力量,后续能够转移至印太地区,达到对抗中国的效果。
毕竟印太战略是特朗普时代迄今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主轴,而驻军阿富汗对美国而言,已没有战略价值,所以撤离军队,并投放到印太地区,绝对是美国的首要考量。
不过,所谓的军事力量转移,还得视状况理想与否。宋兴洲说,可以发现,美国目前对于撤离的军事力量,是否投入印太地区,还没有明确说法,首先是,美国撤军的一大主因就是军费过于庞大,美国在阿富汗驻军20多年来,花费1兆美元的庞大支出,但对美国利益而言,并没有正面回馈,所以拜登政府才毅然决然撤离阿富汗。
其次,美国内部民意也对美国政府耗费庞大资金投注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产生质疑,就如同当年的越战,拜登政府面临烧钱以及内部民意的反对,才会有撤军之举。宋兴洲表示,换句话说,拜登政府如果马上要将撤离的军队转移至印太地区,首先要考虑经济状况,还有民意反应是否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