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既要解决眼前困难 也要着眼未来发展
来源:大公报
行政长官李家超正在为下个月发表的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作准备,市民对施政报告有很高的期待,政党和团体纷纷建议政府继续推出撑企业保就业的措施,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认真听取民意,作通盘考虑。但另一方面,舆论对是否继续动用庞大公帑资助企业,存有不同的意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以“量入为出 进退有度”为题撰文,透出不少重要信息,值得社会各界认真咀嚼、思量。
财政司司长有特区“大管家”之称,陈茂波在网志中开诚布公,为大家算了一笔收支账。先说库房收入。疫情持续,外围经济疲弱,加上环球央行大力收紧货币政策,严重削弱了外围经济动力,也影响了本港经济,特区政府不得不两度调低今年本港的经济增长预测。香港在出口、私人消费和固定投资方面都比预期差,估计本财政年度的利得税和薪俸税都将比年初估计的少;楼股两市欲振乏力,其中股市四至八月的日均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少26%,今年首两季住宅成交量亦大幅减少37%,或令印花税收入下跌三成;楼市气氛差导致发展商出手谨慎,政府卖地收入锐减,本财年首五个月的地价收入仅172亿元,要完成全年收入1200亿元目标,难度甚高。
再看支出方面。面对疫情打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特区政府体现担当,公帑应使则使,单是今年财政预算案推出总额1700亿元的逆周期措施,已令本财年录得超过560亿元赤字,这还没有计入第二轮“保就业计划”的430亿元以及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估计本财年赤字将达1000亿元,超出当初预算约一倍,这将是香港历来第二大财政赤字,仅次于前年的2325亿赤字的历史纪录。以此推算,本港财政储备或进一步下降至8000亿元的边缘。
政府投放资源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既满足眼前之需,又着眼于未来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正如陈茂波所指出,在资本主义市场运作的机制中,如何在容许市场保持竞争及发挥调节力量的同时,合理地增加企业的存活率,是不容易的平衡。在推出支援措施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公共财政的稳健度和公帑使用的恰当性。毕竟公帑不是无限,在为需要做的工作配备资源的同时,亦必须保持财政稳健及可持续性,才能保障经济安全,维护金融稳定。
一言以蔽之,稳控疫情才是改善经济的关键,这也是推动社会复常、恢复通关的前提,因此特区政府一再呼吁市民接种疫苗。对于市民来说,全力配合政府的防疫抗疫政策,筑牢抗疫屏障,就是保护自己及亲友健康,就能保障打工仔生计,促进经济有力增长。
来源:大公报
行政长官李家超正在为下个月发表的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作准备,市民对施政报告有很高的期待,政党和团体纷纷建议政府继续推出撑企业保就业的措施,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认真听取民意,作通盘考虑。但另一方面,舆论对是否继续动用庞大公帑资助企业,存有不同的意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以“量入为出 进退有度”为题撰文,透出不少重要信息,值得社会各界认真咀嚼、思量。
财政司司长有特区“大管家”之称,陈茂波在网志中开诚布公,为大家算了一笔收支账。先说库房收入。疫情持续,外围经济疲弱,加上环球央行大力收紧货币政策,严重削弱了外围经济动力,也影响了本港经济,特区政府不得不两度调低今年本港的经济增长预测。香港在出口、私人消费和固定投资方面都比预期差,估计本财政年度的利得税和薪俸税都将比年初估计的少;楼股两市欲振乏力,其中股市四至八月的日均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少26%,今年首两季住宅成交量亦大幅减少37%,或令印花税收入下跌三成;楼市气氛差导致发展商出手谨慎,政府卖地收入锐减,本财年首五个月的地价收入仅172亿元,要完成全年收入1200亿元目标,难度甚高。
再看支出方面。面对疫情打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特区政府体现担当,公帑应使则使,单是今年财政预算案推出总额1700亿元的逆周期措施,已令本财年录得超过560亿元赤字,这还没有计入第二轮“保就业计划”的430亿元以及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估计本财年赤字将达1000亿元,超出当初预算约一倍,这将是香港历来第二大财政赤字,仅次于前年的2325亿赤字的历史纪录。以此推算,本港财政储备或进一步下降至8000亿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