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家荣:放宽入境检疫需考虑医疗承担能力
中评社北京9月19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本港昨日新增确诊数字回落至7322宗,其中132宗是输入个案。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表示,目前输入个案稳定,政府正积极研究放宽入境检疫措施,包括“0+7”方案,但强调要考虑本港的准备工作及医疗承担能力。
港大学者建议11月前松绑
欧家荣形容,当前疫情走势“稳定”,暂时看不到反弹,相信上周四快测、上周五核酸采样的检测结果,已能反映中秋假期间的传播情况。9月2日至9月8日的七天确诊数字移动平均线,是每日10090宗,在9月8日达到顶峰,其后七天移动平均线一直向下,过去七日的平均移动数为7783宗,当局会继续观察,看疫情是否进入平台期,甚或下降;但提醒市民切勿掉以轻心,把握时间打齐针。
输入个案方面,欧家荣指出,现时每天约有150宗输入个案,占单日抵港者的3%,占整体个案比例1.5%至2%;40%输入个案抵港时在机场检测确诊,35%在酒店检疫期间确诊,20%在医学监察期间确诊,即95%输入个案均在抵港首七日验出。
对于有建议取消入境登机前的核酸检测要求,欧家荣表示,预计取消检测要求会令输入个案增加,仍要视乎隔离设施承受能力及风险评估。
社会对放宽入境检疫有不同看法。行政会议成员、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林健锋认为,政府要尽快放宽检疫隔离措施,以免更多大型国际活动取消在香港举办。港大微生物学系系主任杜启泓指出,如果冬季才放宽入境检疫政策,患严重疾病机会会增加,医疗系统压力或上升较快,建议11月前就要松绑,幷指出围封强检成本效益不大,应调拨资源到指定诊所。
不过,立法会议员江玉欢认为,推行“0+7”入境检疫对港人外游、已打针的港人回港和急着到港处理公务的非港人无疑会起到刺激作用,但幷非灵丹妙药。她又形容现时本港的防疫措施“像个大蜘蛛网,错综复杂”,认为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必须要有更通盘考虑,向市民解释改变的因由和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