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权宜之“恶”损害全球气候治理

  中评社北京9月20日电/据新华网报道,“化石燃料经济已经达到极限。”去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剑指传统能源,强调能源转型势在必行。那一天,欧盟委员会提出涉及能源、交通等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计划提案,欲使欧盟国家2050年实现碳中和。

  而如今,欧洲多国拟恢复煤炭发电,幷增加从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的数量。尽管欧盟官员称这只是“权宜之计”,旨在解决过冬能源短缺问题,但多名专家指出,西方国家在减排问题上频频“开倒车”,不仅无法解决导致其能源危机的根本问题,更会扰乱全球减排进程,损害全球气候治理。

  欧美减排“挂倒挡”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英国与美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但其反噬效应令不少欧洲国家处境窘迫:能源供应紧张,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大幅飙升,经济高度承压,民众不堪重负。

  为从能源危机中脱困,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多个曾大力呼吁放弃煤炭、倡导环保的欧洲国家,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煤电项目。欧盟也展示出其减排政策的“浮动空间”。今年7月,欧洲议会表决支持把满足特定条件的天然气和核能领域投资归为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经济活动类别。此外,欧盟还决定从美国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幷在中东和非洲等地寻找更多潜在的化石能源替代供应方。

  此前支持能源转型的欧盟官员,在一些成员国转向煤电之时开始闪烁其词。负责内部市场的欧盟委员蒂埃里·布雷东近期表示,只要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证明在获取天然气供应方面已尽其所能,便可重启煤电厂。

人生感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