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预防“嚼”出来的癌症
吃槟榔对口腔是“双重打击”
“因嚼槟榔引发的口腔癌在临床上很常见。”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黏膜牙周科主任医师宗娟娟介绍说,槟榔经咀嚼后形成致癌化合物,会诱导同源染色体基因的改变,让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激活,同时槟榔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创伤,容易发炎,伴随频繁口腔溃疡、组织纤维化,在黏膜细胞增量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细胞坏死突变,成为癌细胞,最后演变成口腔癌。
其实,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为一级致癌物。至于致癌原因,一是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二是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单时,已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
记者了解到,中国首位发现口腔癌与槟榔有关联的学者翦新春发表的《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论文中指出,咀嚼槟榔之所以能导致口腔癌,是因为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
简单来说,就是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嚼槟榔会对黏膜损伤、牙齿损伤。另外其所含的生物碱能直接杀死细胞,进而造成口腔损伤。长期咀嚼槟榔简直就是对口腔黏膜的“双重打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长期咀嚼槟榔的人不仅会感到口干舌燥,还会伴有烧灼感,如恶化后,会出现无法进食刺激性食物,口腔内疼痛感增强,开口受限,语言不清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