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民联建议施政报告:以新思维开发新界土地

经民联领导层对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建议(经民联图片)

  中评社香港8月18日电(记者 沈而忱)经民联17日与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会面,以“开发土地 造福香港”为主题,就新一份《施政报告》提交八大范畴逾百项政策建议,重点为如何开发新界。经民联监事会主席林建岳强调,开发新界不单可纾解香港房屋问题,更关系香港的未来发展,期待特区政府以新思维、新规划、新元素,全面开发新界,释放新界土地,将新界打造为“安居之区”、“融合之区”和“创科之区”,以造福全港市民。

  林建岳表示,房屋问题是香港市民最为关心的头号民生难题,因此,今年经民联的建议报告以“开发土地 造福香港”为主题,提出八大范畴政策建议,包括全面开发新界、释放土地,制定以人均居住面积达至200平方呎为核心目标的十年安居计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巩固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中心地位,推动先进创新制造业的再工业化等。林建岳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面向超过1亿人口市场,为本港电视、电影、音乐及演出业产业提供了庞大机遇,建议特区政府发挥岭南文化优势,谋划岭南文化发展蓝图,并借助国家“双循环”战略,协助香港电视、电影、音乐及演出业发挥优势,支援香港成为岭南文化博览枢纽。

  经民联主席卢伟国表示,无论是港英政府还是特区政府,都将新界视为边陲地带,但如今新界再不是边陲地带,而是大湾区的中心和黄金地带,更是解决香港安居问题的民生地带。他促请政府改变思维,将新界视为香港未来发展的中心之一,全面开发新界,释放新界土地,并规划港深“口岸经济带”,将新界规划延伸及配合边境河套区发展。对于帮助业界抓住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双循环”的发展机遇,他建议政府向内地争取放宽港企参与内地工程项目限制,并统一大湾区工程标准,推动业界资格互认,进一步放宽香港专业服务业进入内地的经营限制和要求。

  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认为,新冠疫情严重下,企业元气大伤,需要“一击即中”地开拓内地市场,而非“一戳即破”的气泡。他促请政府尽快设立大湾区商务通道,容许经贸人士免检疫双向通关。他建议协调粤港澳三地市场机制,在CEPA的基础上制定大湾区版的“负面清单”,建立统一的货物通关安排,统一大湾区零售市场的监管协调力度、强化政府相关机构工作、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重新加强国际宣传。此外,他建议检视海外人才政策,对非中国籍海外人士留港申请作酌情处理,吸引相关产业海外人才来港发展。

经民联领导层对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建议(中评社 沈而忱摄)

  经民联副主席、金融服务界议员张华峰表示,香港现时的部分上市条例已过时,应改革不合时宜的上市法例,优化上市制度,全面检讨上市监管政策和法例,吸引内地包括大湾区和环球高质企业来港上市及投资,以增强香港金融业竞争力。他指出,特区政府应尽快开拓大湾区金融市场,同时与内地商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单一通行证”制度,加强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合作。

  经民联副主席梁美芬促请政府重视解决基层市民居住难问题。她指出,政府除了应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计划,加快旧区重建步伐协助市民置业安居,更要切实制订“告别劏房”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另外,她就支援长者及失业人士、优化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等方面提出建议。

  经民联副主席刘业强着眼于体育方面。他建议,增拨资源积极推动香港体育运动,培养出更多优秀运动员;积极配合大湾区内地城市联合申办全国运动会、亚洲青年运动会等大型体育盛事;为青年运动员提供专业化支援,加强与内地和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和沟通工作,持续推动香港运动员“走出去”;以税务宽免等财政措施,鼓励商界投放资源推动本地体育事业发展;为现役和退役运动员设立完善的升学和就业制度。

  经民联副主席、代表厂商的立法会议员吴永嘉就商贸和物流、再工业化及创科支援方面提出建议,包括配合“十四五”规划,完善支援港资企业的政策,持续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的工作、推出“香港制造”商贸专项计划,增加“香港设计廊”在内地的销售点数目等。

  据了解,经民联对2021至2022年度《施政报告》提出八大政策建议:第一,开发新界,安居乐业;第二,香港十年安居计划;第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巩固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中心地位,把握“一带一路”机遇;第四,推动香港文化产业融入大湾区,开拓海外市场;第五,推动先进创新制造业的“再工业化”、创科和智慧城市;第六,确立国家观念,协助青年发展;第七,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推动良政善治;第八,强化支援措施,贡献繁荣社会。

经民联主席卢伟国(中评社 沈而忱摄)

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中评社 沈而忱摄)

经民联副主席梁美芬(中评社 沈而忱摄)

经民联领导层对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建议(经民联图片)

经民联领导层对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建议(经民联图片)

  中评社香港8月18日电(记者 沈而忱)经民联17日与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会面,以“开发土地 造福香港”为主题,就新一份《施政报告》提交八大范畴逾百项政策建议,重点为如何开发新界。经民联监事会主席林建岳强调,开发新界不单可纾解香港房屋问题,更关系香港的未来发展,期待特区政府以新思维、新规划、新元素,全面开发新界,释放新界土地,将新界打造为“安居之区”、“融合之区”和“创科之区”,以造福全港市民。

  林建岳表示,房屋问题是香港市民最为关心的头号民生难题,因此,今年经民联的建议报告以“开发土地 造福香港”为主题,提出八大范畴政策建议,包括全面开发新界、释放土地,制定以人均居住面积达至200平方呎为核心目标的十年安居计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巩固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中心地位,推动先进创新制造业的再工业化等。林建岳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面向超过1亿人口市场,为本港电视、电影、音乐及演出业产业提供了庞大机遇,建议特区政府发挥岭南文化优势,谋划岭南文化发展蓝图,并借助国家“双循环”战略,协助香港电视、电影、音乐及演出业发挥优势,支援香港成为岭南文化博览枢纽。

  经民联主席卢伟国表示,无论是港英政府还是特区政府,都将新界视为边陲地带,但如今新界再不是边陲地带,而是大湾区的中心和黄金地带,更是解决香港安居问题的民生地带。他促请政府改变思维,将新界视为香港未来发展的中心之一,全面开发新界,释放新界土地,并规划港深“口岸经济带”,将新界规划延伸及配合边境河套区发展。对于帮助业界抓住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双循环”的发展机遇,他建议政府向内地争取放宽港企参与内地工程项目限制,并统一大湾区工程标准,推动业界资格互认,进一步放宽香港专业服务业进入内地的经营限制和要求。

  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认为,新冠疫情严重下,企业元气大伤,需要“一击即中”地开拓内地市场,而非“一戳即破”的气泡。他促请政府尽快设立大湾区商务通道,容许经贸人士免检疫双向通关。他建议协调粤港澳三地市场机制,在CEPA的基础上制定大湾区版的“负面清单”,建立统一的货物通关安排,统一大湾区零售市场的监管协调力度、强化政府相关机构工作、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重新加强国际宣传。此外,他建议检视海外人才政策,对非中国籍海外人士留港申请作酌情处理,吸引相关产业海外人才来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