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冲击亚市 A股为何相对坚挺

  中评社香港9月14日电/据香港商报网报导,北京时间14日凌晨,美股周二暴跌,道指重挫1276点,创2020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纳指跌逾5%,标普500指数跌破4000点关口。美国股市暴跌冲击14日开盘的亚太股市,日经225指数等跌幅超过2%,而中国内地股市三大指数早盘继续相对坚挺,上证综指早盘跌幅不到1%。

  A股处变不惊

  截至周二收盘,道指暴跌1276.37点,跌幅为3.94%,报31104.97点;纳指下挫632.84点,跌幅为5.16%,报11633.57点;标普500指数重挫177.72点,跌幅为4.32%,报3932.69点。

  14日早盘,日经225指数跌幅超过2%,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澳大利亚标准普尔200指数跌幅居前,在2.50%一线浮动。中国台湾加权指数、富时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韩国成分指数、新西兰NZSE 50指数等跌幅均超过1%。

  而中国内地股市继续相对坚挺,上证综指跌幅在0.70%一线波动。

  市场人士分析,美欧股市近期领跌,主要原因是通胀高企,进而带动持续激烈加息。9月13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8.3%,高于市场预期的8.1%,前值8.5%;8月CPI环比上涨0.1%,高于市场预期的-0.1%。在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8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3%,高于市场预期的6.1%,前值5.9%;8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6%,高于市场预期以及前值的0.3%。持续高企的通胀数据令市场担心美联储会继续激进加息,下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市场预期再加息75个基点都是保守的,加息100个基点预期明显升温。

  而中国今年以来通胀可控,8月份内地CPI同比涨幅为2.50%,比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中国内地不但没有跟进全球加息潮,反而连续降低政策利率,稳经济持续加码,是内地股市今年以来相对坚挺的原因所在。

  对实体经济适配性显着增强

  内地股市相对坚挺的背后,是市场活力持续提升,募集资金能力继续提升,今年以来,截至9月13日,A股IPO和再融资规模合计逾万亿元,达1.137万亿元。

  今年以来,A股IPO和再融资保持常态化发行。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9月13日,268家公司上市(不含重组上市和转板上市),合计募资4423.688亿元,同比增长22.42%。与此同时,年内A股公司再融资募资合计6944.39亿元(含配套融资),定增、配股和可转债融资分别为4379.23亿元、567.18亿元和1997.98亿元。综合来看,年内A股IPO和再融资规模达1.137万亿元。

  从募资流向来看,更多倾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年内上市新股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249家,占比92.91%,上市募资3934.29亿元,占比88.94%;从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新股数量和募资金额占比较去年进一步提升。年内共188家公司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占比70.15%,较去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合计募资3163.3亿元,占比71.51%,较去年同期提升17.67个百分点。

股票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