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制造业绿色发展新优势

  中评社北京9月9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河南省虞城县五金工量具产业远近闻名:年产钢卷尺15亿只,年产五金工量具1.5亿只,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产品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工艺环节——电镀。“镀得闪亮,才能卖得‘漂亮’。”虞城县电镀生态园的车间里,河南红螺工量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彦斌说。

  眼前是一排排五金工量具固定架,工人熟练地把一个个螺丝刀杆嵌到架子上,在嗡嗡的机器声中,将固定架依次送进传输带。经过沸腾的化学水槽,蘸水、提出,不过10多分钟,原本颜色灰暗的螺丝刀变得银光闪闪。之后,再经过清洗、晾干、装配、打包,工量具被运往各地。

  “蘸水的过程,就是电镀,是五金工量具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张彦斌说,金属表面与水槽里的镍、锌、铬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钢卷尺、螺丝刀等不仅可以增加亮度、硬度,还能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每次“蘸水”后,都需要清水冲洗,所产生的废水含有重金属,直排会造成污染。但在电镀生态园,废水处理完全达标。

  达标排放来之不易。因为污染,虞城县工量具产业一度遭遇瓶颈。上世纪80年代,钢卷尺产业在虞城县兴起,一些村镇随之建起了电镀作坊。“一根电线,几个重金属水槽,就能电镀。”商丘市珂铭工量具有限公司负责人梁生回忆,把工量具送到电镀作坊加工,虽然距离近、价格低,可质量差,有的“手一搓,镀层就掉”。更严重的是,废水不经处理排入沟渠,会造成严重污染。

  后来,电镀作坊被明令禁止,梁生便把工量具运到浙江、江苏等地电镀。“那里虽然电镀质量好,电镀厂环保意识强,可远距离运输,增加了人工费、运费,价格优势没有了,哪有能力扩大生产?啥时候咱虞城也能有像江浙那样的电镀厂?”梁生说。

  2016年,商丘市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县政府申请,建设电镀生态产业园。“先期投入1亿多元,运行中遇到困难,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才渡过难关。”电镀生态园负责人胡爱良介绍。2018年10月,投资10.2亿元的电镀园一期工程投产,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污水处理设备国内领先的综合环保智能电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