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做好预警精准有效应对

  中评社北京9月9日电/

  来源:大公报 作者:严刚

  近期每日新增新冠病毒阳性个案维持约1万宗水平,政府专家顾问、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早前表示,参考新加坡疫情,预料本港今轮疫情很快会达到每日会新增1.2万至2万宗确诊。疫情当前,在减低对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前提下,如何实施精准有效防疫,再次考验管治者的智慧。

  由于疫情反弹基本上已无可避免,特区政府的抗疫工作必须先分清轻重缓急,幷对此实施精准的防疫措施。政府最首要的任务,必然是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Ba.4及Ba.5等变种已成为主流病毒,有更高的致病能力和传染性,“一老一幼”两大高危群组必须要重点关注,其次是坚守外防输入措施,以免与本地疫情形成夹击之势。

  快速提升“老幼”接种率

  针对“一老一幼”两大高危群组,现时症结在于两者疫苗接种率仍然偏低,特区政府也很明显意识到这点,昨日宣布下调疫苗通行证适用年龄至5岁,幷分两阶段推行,由本月底起,5至11岁儿童至少须已接种第一剂疫苗而未满三个月,才能符合“疫苗通行证”的接种要求,进入指明处所;由11月30日起,8至11岁儿童的“疫苗通行证”接种要求统一为须已接种第二剂疫苗。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局期望在两个月时间内,快速于幼童群体内建立起疫苗屏障,下调疫苗通行证涵盖范围此举值得肯定,但还要考虑到,幼童接种疫苗其实有很大程度建基 于家长的意愿,特区政府应同时加强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接种疫苗的好处,消除家长的顾虑,同时在学校设立更多接种点,方便学生接种疫苗,构建防疫的安全屏障。

  就院舍长者而言,根据卫生署数据显示,虽然近日患者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但每日仍有约十名患者死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未接种疫苗或未完成接种三针的长者,反映疫苗对减少重症和降低死亡率有明显功效。然而,截至昨日,接种了第三针的70岁或以上长者仍只有62%,80或以上长者则只有不足51%。因此,当务之急应当继续推高长者接种率。有关部门除安排专人赴院舍耐心解答长者对疫苗的疑问外,还应当考虑通过法律等手段强制要求长者接种,必要时,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要求拒绝接种疫苗的确诊者自行承担所有医疗费用。

  推动“一老一幼”接种疫苗,最大目的是保护新冠染疫后的高危人士,但如果要维持或回复香港经济,就必须先稳控整体疫情,才有资本考虑与内地或国际通关的措施,而第一步,就是防止疫情持续恶化,包括继续严格执行外防输入措施。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政府目标一直是恢复与内地及海外通关,两者没有排斥,现时海外抵港人士实施“3+4”检疫安排后效果良好,入境旅客人数已经翻倍。虽然现时输入病例维持约一百宗的水平,但政府切忌因此就放松心态。一旦外地输入个案决堤,加上本地疫情仍未受控,届时确诊数字可能重演几何级数上升的局面。

  当局必须继续实施严格的入境防疫检疫安排,特别是对入境人士前往检疫酒店的交通安排,尽量实施全封闭的点对点安排,防止有漏网个案流入社区幷广泛传播。对于入境人士在家居或处所进行4天医学监察期间获发“黄码”,当局必须做到全程严密跟踪,防止有关人士进入“疫苗通行证”涉及的食肆、酒吧、健身室等表列处所。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日前亦表明,不希望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如若疫情继续上升或“别无选择”。为减低大型群组聚集引起的传播风险,政府已经收紧防疫措施,出席8人以 上宴会活动的顾客,必须出示24小时内的快测阴性证明方可进入该餐饮场所。同时当局应该加强抽查执法,遏制部分餐厅酒楼因为人手安排等原因疏于检查食客的快测证明的情况。虽然严厉的执法或可能影响食肆经营,但总好过增加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风险。

  另外,虽然当局只规定市民出席8人以上聚餐,或进入酒吧、酒馆、夜店或夜总会前须出示快测阴性证明,但为人为己,市民进入人群聚集的处所或出席8人以下聚餐前,也应该做自我检测。

  警惕不断出现的“躺平”心态

  近日有些人表示,市民对确诊个案最深层的恐惧,幷非感染病毒本身,而是担心再像过去几波疫情般大幅收紧社交距离措施。政府对此要尽早制定预警应变措施,向市民提供一个有大致预测的防疫路线图,解释疫情去到什么程度会推行什么政策,做好市民的心理预期,亦让社会各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否则当社会上弥漫着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时,将不利防疫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

  总而言之,疫情反弹幷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长时间防疫抗疫产生的疲劳麻痹心态、惯性心态、“躺平”心态。因此,政府在制定防控疫情策略时,应参考政府专家顾问提出的建议,及早防范,作出科学精准的预见性防疫安排,既稳控疫情,又维持社会经济活动稳定运作。   中评社北京9月9日电/

  来源:大公报 作者:严刚

  近期每日新增新冠病毒阳性个案维持约1万宗水平,政府专家顾问、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早前表示,参考新加坡疫情,预料本港今轮疫情很快会达到每日会新增1.2万至2万宗确诊。疫情当前,在减低对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前提下,如何实施精准有效防疫,再次考验管治者的智慧。

  由于疫情反弹基本上已无可避免,特区政府的抗疫工作必须先分清轻重缓急,幷对此实施精准的防疫措施。政府最首要的任务,必然是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Ba.4及Ba.5等变种已成为主流病毒,有更高的致病能力和传染性,“一老一幼”两大高危群组必须要重点关注,其次是坚守外防输入措施,以免与本地疫情形成夹击之势。

  快速提升“老幼”接种率

  针对“一老一幼”两大高危群组,现时症结在于两者疫苗接种率仍然偏低,特区政府也很明显意识到这点,昨日宣布下调疫苗通行证适用年龄至5岁,幷分两阶段推行,由本月底起,5至11岁儿童至少须已接种第一剂疫苗而未满三个月,才能符合“疫苗通行证”的接种要求,进入指明处所;由11月30日起,8至11岁儿童的“疫苗通行证”接种要求统一为须已接种第二剂疫苗。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局期望在两个月时间内,快速于幼童群体内建立起疫苗屏障,下调疫苗通行证涵盖范围此举值得肯定,但还要考虑到,幼童接种疫苗其实有很大程度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