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增强青年国家认同的三个路径

  中评社北京9月6日电/据大公报评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10月19日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当中抗疫、房屋土地、创科等议题预计是重中之重。但过去几年的事实说明,香港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切实做好增强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这一要务。为此,特区政府可以考虑从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师资培训、推动形成国家认同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方面入手,让香港市民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有更深刻的认识,唯有如此,“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才能行稳致远。

  一、完善国家认同的教学体系。过去数年,特区政府不断完善香港的国民教育课程。例如将中国历史科列为初中独立必修科幷对课程进行修润,幷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原有的通识科。这些工作非常重要,特区政府的努力值得肯定。

  事实上,国家认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正面价值观的教育,而价值观是从小形成的,教育也就须从小抓起。因此,未来特区政府可以研究完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阶段的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协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从小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欣赏中华文化及传统价值观、尊重国家象征和标志、认识宪法和基本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国民身份认同,明瞭身为中国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此同时,还要有量化可评核的元素,幷提供具体示例,供学校参考,以助学校整全及有系统地整体规划学生的国民教育。

  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从客观而言,香港教育界仍然有许多工作要提升,而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认同教育的师资培训,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目前中学教师面临各种挑战,包括人员流失、课程压力增大等问题,这些都要得到重视幷予以积极解决。从培训角度,目前既有涵盖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范畴,但基于课程未成体系,教师往往难以做到融会贯通。

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