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美国撤军阿富汗两面向剑指中国
中评社台中8月20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军撤离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短短10多天内取得政权,震惊国际。但拜登政府强调,撤军并非失误决策。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对美国而言,撤离阿富汗泥淖,更符合美国利益,撤军行动绝对酝酿许久,当然不是失误,当中甚至符合对抗中国的战略目的,有两个面向剑指中国,一是撤离的军事资源可用以印太战略、二是引中国陷入阿富汗乱局。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政府撤军阿富汗举措,引发国际舆论沸腾,原先美方对外宣称,阿富汗政府军有足够的能力抵挡塔利班组织,未料才短短11天,美国扶植的阿富汗政权就遭推翻,美“国防部”坦承该状况在意料之外。但拜登则强调,自己“坚决支持”结束这场20年的阿富汗战争,彻底完成撤军,不将这一烂摊子留给继任者,整个决策并无失误。
潘兆民向中评社分析,美军撤离对拜登政府而言,绝不是失误决策,拜登已经讲得非常清楚,美国人不愿意再继续为阿富汗人都不愿意打的仗,继续去浪费时间,该说法已揭露一切,主因在于,美国已在阿富汗花费了20年的时间,投下了800多亿美元,这样的耗费不亚于当时美国在越战所投下的人力、物力。
潘兆民说,关于是否撤军阿富汗,对美国而言,始终考虑的都是美国利益核心,事实上美军撤军绝不是一夕之间成形,也不是一夜丕变,相信塔利班在进入到喀布尔之前,早就和美国达成某种程度的沟通,甚至有迹象指出,早在特朗普任内美国就在考虑撤军,因为阿富汗战争对美国而言已无利可图。
他提到,不论是特朗普到拜登,甚至是前几任总统都在思考撤军阿富汗,就美国利益而言,依据阿富汗的情势,若持续在投入,只会不断的牵制美国在当地施展的影响力,完全无法有效控制当地政经情势的状况下,只会不断拖累美国。
所以很多人说,这次美军从阿富汗撤离,正形同于当时自越战撤军,也是美国发现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撒手离开。所以从美国的核心利益来看,美国当然不是失误,这个决策更是经过推敲算计的结果。
潘兆民认为,要论美方的失误之处,或许是美国的情报网络跟撤军行动有某种程度的落差,美国防部也承认,原本预计阿富汗政府军可撑几个月,结果短短11天阿富汗官方就兵败如山倒,被塔利班组织接管,状况失控,让美军灰头土脸。
美军本来打算安稳的撤离,没想到阿富汗总统甘尼(Ashraf Ghani)无预警带着财产逃亡,本来应是等到美军撤退以后,才会进行和平政权转移,没想到还没有撤退,塔利班就全面攻占,阿富汗总统流亡,美国大使馆官员赶忙撤离,破坏了拜登政府当初所设定的步骤。所以美国在这场行动失误,应该就在于情报网络的情搜误判,但整体而言,都跟美国政府所设定方向没有偏离太多。
潘兆民说,美国撤军阿富汗不只符合本身利益,当中也暗藏抗中策略。他指出,美国势力离开阿富汗,以当前的国际秩序情势来看,“美退、中进”是常态,已经在不少多边制度、国际组织中可以见到如此现象。
也就是说,当美国撤出阿富汗的时候,就是其他强权进入的时候,可以发现欧美许多大使馆纷纷撤离阿富汗之际,俄罗斯大使馆却没有撤离,甚至在美国撤军之前,塔利班的高层去中国拜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意思很明显的透露出来,阿富汗没有美国把持,中、俄有机可乘。
潘兆民表示,美国也明白此道理,所以美国除了为自我核心利益打算,其实也在对中国设局,试图将中国推入阿富汗这个“坑”,展现出中美角力的面向。这一场战争背后的大国角力,对中国、美国而言,彼此都在暗自较劲。
阿富汗因为在巴基斯坦、伊朗周边,地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美国之前就是把它当作制衡中、俄,甚至是掌握中东政局的跳板,但未料,阿富汗动荡的情势却成为了“大国坟场”。潘兆民说,不论是前苏联或者现在的美国,都在当地经营许久,成效却都不如预期,反而灰头土脸。
所以美国也在盘算,当美国退出,中国势必会适时进入,以便扩张中国经济范围的影响力,甚至是政治军事的影响力。但中国也明白个中玄机,在有诸多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北京当然知道,不能贸然陷入到阿富汗的内战。
潘兆民指出,美国除了试图诱中国入坑,陷入阿富汗内战,另一方面也在藉此重整军事布局。潘兆民指出,美国将军事力量投放在阿富汗,一开始是为了抗衡中国,但后来却发现,美军的实力、资源不断在阿富汗耗费掉,反而会图利于中国、图利于俄罗斯。
因此其实从奥巴马时代,美国就在考虑撤军的问题,为什么?因为美国要全面围堵中国,把从阿富汗抽调出来的军事力量,用在印太战略,更能够符合美国当前对抗中国的大战略方针。
综上所述,潘兆民说,美军撤离阿富汗都在美国战略布局下进行,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对抗中国的战略布局。但坏处是,美国接下来必须承受盟友的不信任感升温,从越战、库德族与ISIS战争到今日的阿富汗,美国背信忘义的纪录不胜枚举,这将成为美国在国际社会威望的挫败,也势必让美国外交事务受到质疑与阻碍。
中评社台中8月20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军撤离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短短10多天内取得政权,震惊国际。但拜登政府强调,撤军并非失误决策。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对美国而言,撤离阿富汗泥淖,更符合美国利益,撤军行动绝对酝酿许久,当然不是失误,当中甚至符合对抗中国的战略目的,有两个面向剑指中国,一是撤离的军事资源可用以印太战略、二是引中国陷入阿富汗乱局。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政府撤军阿富汗举措,引发国际舆论沸腾,原先美方对外宣称,阿富汗政府军有足够的能力抵挡塔利班组织,未料才短短11天,美国扶植的阿富汗政权就遭推翻,美“国防部”坦承该状况在意料之外。但拜登则强调,自己“坚决支持”结束这场20年的阿富汗战争,彻底完成撤军,不将这一烂摊子留给继任者,整个决策并无失误。
潘兆民向中评社分析,美军撤离对拜登政府而言,绝不是失误决策,拜登已经讲得非常清楚,美国人不愿意再继续为阿富汗人都不愿意打的仗,继续去浪费时间,该说法已揭露一切,主因在于,美国已在阿富汗花费了20年的时间,投下了800多亿美元,这样的耗费不亚于当时美国在越战所投下的人力、物力。
潘兆民说,关于是否撤军阿富汗,对美国而言,始终考虑的都是美国利益核心,事实上美军撤军绝不是一夕之间成形,也不是一夜丕变,相信塔利班在进入到喀布尔之前,早就和美国达成某种程度的沟通,甚至有迹象指出,早在特朗普任内美国就在考虑撤军,因为阿富汗战争对美国而言已无利可图。
他提到,不论是特朗普到拜登,甚至是前几任总统都在思考撤军阿富汗,就美国利益而言,依据阿富汗的情势,若持续在投入,只会不断的牵制美国在当地施展的影响力,完全无法有效控制当地政经情势的状况下,只会不断拖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