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和70余幅画作表现东莞乡愁和记忆
本次展览精选画家罗和的油画、水彩画作品70余幅,是其近年来绘画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主要是以东莞风貌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真情和热爱。
罗和的作品多数有一种沧桑感,通过描绘历史中的景与物,呈现个人时间美学和情感逻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莞人,他目睹了这座城市的瞬息万变,于是用最饱含深情的艺术形式留住一段共同的乡愁,用复杂的情感致敬一段伟大的历史。时间的沉淀使他的技巧越来越圆熟,朴实的画面中充盈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几十年的艺术追求,不仅使他的作品有了形式美,更有深刻而让人平静的个性美。罗和说:“我的大多数油画作品会围绕东莞题材创作,我觉得围绕身边的风景才是最深刻的。”
罗和在《我的油画创作与历史遗传》中提到本次展览作品的创作心路历程,譬如《原地》画面是一座骑楼的老房子,东莞可园扩建时十年未拆除的钉子户,是最后迁拆的一座华侨屋。作品尚未完成就拆掉一空,原来的地貌面目全非,再不见踪影。我要把这一现实再现世人眼前……又如油画作品《没路》就是表现出罗和与环境,时代与变迁的事实。画面不只是一幅风景画,一座遗弃的砖厂,高高烟囱,在一面荒芜的草丛中显然竖起,找不到进出的路径,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如此落后的砖厂没有找到一条路来跟上时代的步伐。画面上灰灰的天空,更显现出画面内在精神意识,惆怅,无助。而油画《今日画当年》是一幅静物创作,一种邂逅,像老朋友重逢的感觉,有很多话想倾诉过去。
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何超群表示,这样的艺术既熟悉又陌生,它是有根的,又是向着天空、向着现实生活绽放的。我们从中能够与悠久深厚的传统亲切相认,但同时它又是新锐的、现代的,涌动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梦想,拓展着人们想象和感受的边界。这些作品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力的诠释了作为艺术实践的创新的丰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