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非遗给夜经济添上“文化味”
近段时间,每当夜幕降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敬德夜市文旅特色商业街区总是热闹非凡,街道中间分门别类摆着剪纸、刺绣、雕刻、皮影、糖画、老醋、羊羔酒等上百个精品非遗展位。游客们穿行其间,打卡拍照,认真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和介绍。琳琅满目的移动小吃车和文创商品集装箱分列于道路两侧,各类美食在烧烤架、平底锅里发出刺啦啦的响声,相隔数十米,味蕾已被其俘获。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最好的保护就是用起来,最好的传承就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从8月20日起,由宁夏文化和旅游厅牵头举办的2022年宁夏黄河流域非遗成果展示推广活动在敬德夜市开展,让市民和游客在烟火气中走近非遗、体验非遗、认识非遗,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
你瞧,这头的剪纸展位前,一个小女孩站着一动不动,剪纸技艺传承人鲁卫东照着她的样貌挥动剪刀,短短数分钟,一张栩栩如生的剪纸画像跃然而出。
那边,一个小男孩用手拨动印着各式动物的转盘,指针停留处是一条小蛇。糖画技艺传承人刘成信从糖盆挖出一勺糖稀,以勺为笔,数十秒便绘出一幅金色的“小蛇”。“我做糖16年,配料、时间和火候都大有讲究。”刘成信熟练地递出糖画。
“泥哇呜是一种乐器,大小、形状与音孔数量不一,因吹出的声音‘哇哇呜呜’而得名。”说着,泥哇呜技艺传承人杨达吾德拿起一个,吹出悠远苍凉之音。被这种独特的音色吸引,不少人拿起展架上的泥哇呜,请教吹奏之法。
“泥哇呜能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还能使人们在吹奏中感受传统、陶冶情操,挺值当。”银川市民陈鹏拿着买来的泥哇呜笑着说。
“以前不瞭解,感觉非遗离我们很远。现在,非遗摆进夜市,我们逛一圈就瞭解了许多非遗知识,真的受益良多。”银川市民蔡常乐抢过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