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答卷|一条“上扬曲线”划出创新“津彩”

  中评社北京8月27日电/据新华社报导,说起汽车,你想到的是什么?油动、电动,还是油电混动?不久前在全国巡展的“天津号”,又让回答多了一种科幻般的选项。

  不用加油,无需外电,只靠“晒太阳”就能一路飞驰……作为一辆纯太阳能车,“天津号”满满的“黑科技”实现了“既让马儿跑,又不用喂马儿草”。

  同样“天方夜谭”的,还有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从头合成,这一研究轰动海内外。

  从0到1,从1到N,重大创新成果在渤海湾畔持续涌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被赋予“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定位的天津,近年来旗帜鲜明喊出“制造业立市”,努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高质量发展之路转得艰难但坚决。

  8项、17项、22项,过去三年天津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数量一年跨越一个台阶。一条科技创新的“上扬曲线”,勾勒出这座“工业大市”加速迈向高水平“创新强市”的坚实足迹。

  从无到有:无限风光在险峰

  坚硬的海底岩石被锋利的绞刀“啃”碎,随即被“吸”入管道“吹”到十几公里外……在极寒海域,来自天津的亚洲最大最先进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正在进行吹填作业。

  能翻江倒海,可削岩如泥。这艘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并联合设计的船非同一般。

  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形象地说,1小时就能挖出将近1米深、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坑,1周即可搭起一个“水立方”大小的沙石堆。

  “‘天鲲号’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中船工业第708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费龙说,“它标志着我国实现了该船型关键技术的突破,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