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中评社北京8月29日电/据新华网报道,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一场青年学术沙龙吸引了来自中国多地的年轻人参加。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爱好者们步履轻快地步入会议厅,期待着与中国空间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们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3位航天器总体设计、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分别发表演讲,激励在场青年脚踏实地、胸怀理想,为中国空间事业贡献力量。

  “青年是有朝气、有创新能力和意愿的群体。”先后担任中国月球、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的孙泽洲在致辞中说。

  在中国空间科学领域,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走向“舞台中央”。中国国家航天局在1月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尖端空间科学项目如“嫦娥”“天问”“神舟”“北斗”等,其科研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都在30到40岁之间。

  在26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45岁的张爱兵荣获中国空间科学领域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奖项。

  自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爱兵就一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过去的近20年里,他负责了中国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风云卫星等多个空间探测任务中的空间等离子体就位探测载荷。

  在空间等离子体就位探测技术这一领域,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系列新型探测载荷,部分载荷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实现了中国空间等离子体就位探测载荷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GPS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