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抗疫不能嫌麻烦 积极应对防恶化

  中评社北京8月29日电/政府新一轮控疫措施昨日开始实施,出席8人以上宴会的市民,须出示24小时内快测阴性证明,这是减低大型群组聚集引发传播风险的必要之举。尽管新措施会为食肆及市民造成一定的不便,但抗疫涉及香港整体利益,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因“嫌麻烦”而消极应对。政府要严格督查政策落实到位,幷因应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限聚措施,社会各界也有责任积极配合。

  香港疫情日趋严峻,昨日新增9708宗个案,距离日破万宗仅“一步之遥”。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计呈报个案数目已超过150万宗。从今年四月份最低的日增一百多宗,到现在的近万宗,短短四个月内增幅近百倍。更令人忧虑的是,疫情仍在快速上升期,每日确诊个案超过今年三月高峰期的7万宗甚至更多,很可能是短时间内的事。

  香港抗疫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如果政府坐视不理,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因如此,政府上周宣布了新一轮的控疫措施,希望尽力遏阻病毒扩散。但从措施首日落实情况来看,情况无法令人乐观。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措施本身存在某些漏洞,例如无法确保参与宴会者的快测是当日所做;二是食肆及市民配合度不高,例如有的市民分开订座“扮唔识”,有的临时在洗手间快测等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改善,控疫措施效果将大打折扣。

  对特区政府而言,首务需加强巡查,如发现违反防疫规例的负责人、员工及顾客,必须采取严厉执法行动,不能放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抵制的情况。对食肆及市民而言,积极主动配合是应有的责任,也是维护自己利益的必要之举。增加快测环节肯定会造成不便,也会增加经营成本,但如果疫情大爆发,政府被迫要全面收紧社交距离,最终损失必然会更大。

  新举措成效有待观察,若疫情持续上升,加大控疫措施力度将是无可避免之事,尤其是在老人院、学校等重点领域。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日前就表明,一旦日破万宗,全日授课或将叫停,一些除口罩的活动也需停止;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也表示,会加强长幼接种疫苗的力度。这些都是防范疫情恶化的积极应对安排,政府还要及时检视不足之处,唯有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才能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