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合编《台湾通史》六卷 徐泓驳台独论述

中评社台北8月10日电(记者 倪鸿祥)两岸史学者合作共编、去年11月出版《台湾通史》(六卷本)为两岸关系正本清源。参与编纂的前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主任徐泓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该书平铺直述史实让读者判断两岸关系,不用政治语言。“台独”论者认为台湾史只有400年,否认“明郑”而称“东宁王国”,但这是错的,因为郑家始终没称国家,年号用明朝桂王“永历” 。
  
  提到《台湾通史》多数人直觉想到国民党主席连战祖父连横编的《台湾通史》,该书于1920年发行,起于隋炀帝终于割让,总计60万字。徐泓等两岸史学者合作编纂《台湾通史》(六卷本)由闽南师范大学教授陈支平主编,11月出版简体字,全书共计162万余字,从台湾上古时期谈起,直到马英九执政为止,由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台湾并未贩售。

  徐泓,78岁,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文学博士,曾任台大历史学系教授兼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系创系主任、代理校长等职,专研明清史及台湾史,现为暨南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中华奉元学会创会理事长,推广中华文化。奉元书院创办人为爱新觉罗毓鋆,清朝宗室后裔,满洲正红旗人,儒家学者。

  徐泓表示,外界报道两岸学者合作编纂的《台湾通史》,对台湾自上古以来的数千年历史正本清源,用以反击“台独”立场,逐步掌握台湾历史研究学术话语权等。但事实上,该书没用政治宣传或政治语言,而是摆出史实纪录,平铺直述两岸的历史脉络,让读者自行判断两岸关系。

  他强调,若是怀着想要从这套书里求解“台独”与统一争论的想法来看这套书,其实书里根本没有讲,因为该书是此用历史求真实的角度看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徐泓向中评社提出“台独”论的主张谬误之处。第一,主张“台独”的人都指日本统治时期对台湾多好,其实只要去问一般小老百姓都说不好,会说好的都是依附日本人的大地主,因为日本撤走时留给他们很多土地等好东西,而国民党主政时实施“三七五减租”收回这些人的土地,直到民进党执政才归还他们,所以以他们当然恨死国民党,会说日本好并支持民进党。

  他指出,第二,日本人对台湾做任何研究都是要帮助日本统治、了解台湾,有关历史文化、民间宗教、文化方面的研究都是压制的。日本统治时采取让台湾民间所有拜的神都“升天”,也就是全部毁掉,然后规定台湾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台湾人的庙,当时有些台湾人很聪明,就把庙奉献给日本人,于是庙变成神社,然后偷偷保存地方民间信仰文化和史料,但台湾人现在对日本做的这些坏事都不说。

徐泓与宋光宇、刘益昌、陈启钟、施沛琳等5位台籍学者参与11月大陆出版的《台湾通史》(六卷本) 为两岸关系正本清源。(中评社 倪鸿祥摄)

前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泓专研明清史及台湾史,参与两岸史学者合作共编《台湾通史》(六卷本) 为两岸关系正本清源。(中评社 倪鸿祥摄)

 
  徐泓说,第三,包括国民党、中共都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台独”论者主张台湾史只有400年,顶多从明郑时期开始,没有上古时期,因为他们否定隋朝来过台湾的讲法,但从史料可以看出都有派人来过台湾。

  他表示,第四,台湾史400年的讲法让原住民十分不悦,因为这根本没把原住民看在眼里,而这也是民进党史观的大问题,他们确实把原住民叫做“番仔”,不把原住民当人看。

  他指出,第五,“台独”论者不讲“明郑”时期而称“东宁王国”,依据是郑成功家族在台南将东都改为东宁府,但实际上这是错的,因为郑家始终没称国家,不但以明朝称之,年号也是“永历”,但独派学者都据此称之,因为喊“东宁王国”就不是明朝的一部分,于是台湾史被政治化,变政治宣传的工具。

  徐泓说,第六,清朝统治台湾时到底好不好?真的像“台独”论者讲的很差吗?其实这有很多矛盾,一是清政府与台湾人的矛盾,二是台湾人里又有闽南人与客家人的矛盾,然后又有闽南人、客家人与原住民的矛盾,而原住民各族群又各自有矛盾。

  徐泓表示,清朝编的《明史》把当时基隆与淡水放在〈外国传〉,视为两个国,于是“台独”论者否认台湾是清朝的领土,但这有很多争论,唯一没争论的是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多闽南人来台发展,因为中国人的天下观是没有领土观念的,这与后来西方民族主义兴起的领土、国家观念完全不同,何况这是清朝的角度写《明史》,如果是郑成功反攻大陆成功,即便占据南部数省,写的台湾史角度又会不一样。

  徐泓指出,台湾在1980年以前,国民党执政为了去殖民地化,多半提倡中国史的研究,虽然没有明令禁止研究台湾史,但因为政治氛围的缘故,研究的人不多,而且多只在明郑时期打转,没有延续下去,只有部分民间、业余人士研究台湾史,直到解严后,史学家才开始大量研究台湾史,但台湾史却因政治氛围而从此被政治化,变成政治宣传的工具。 中评社台北8月10日电(记者 倪鸿祥)两岸史学者合作共编、去年11月出版《台湾通史》(六卷本)为两岸关系正本清源。参与编纂的前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主任徐泓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该书平铺直述史实让读者判断两岸关系,不用政治语言。“台独”论者认为台湾史只有400年,否认“明郑”而称“东宁王国”,但这是错的,因为郑家始终没称国家,年号用明朝桂王“永历” 。
  
  提到《台湾通史》多数人直觉想到国民党主席连战祖父连横编的《台湾通史》,该书于1920年发行,起于隋炀帝终于割让,总计60万字。徐泓等两岸史学者合作编纂《台湾通史》(六卷本)由闽南师范大学教授陈支平主编,11月出版简体字,全书共计162万余字,从台湾上古时期谈起,直到马英九执政为止,由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台湾并未贩售。

  徐泓,78岁,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文学博士,曾任台大历史学系教授兼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系创系主任、代理校长等职,专研明清史及台湾史,现为暨南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中华奉元学会创会理事长,推广中华文化。奉元书院创办人为爱新觉罗毓鋆,清朝宗室后裔,满洲正红旗人,儒家学者。

  徐泓表示,外界报道两岸学者合作编纂的《台湾通史》,对台湾自上古以来的数千年历史正本清源,用以反击“台独”立场,逐步掌握台湾历史研究学术话语权等。但事实上,该书没用政治宣传或政治语言,而是摆出史实纪录,平铺直述两岸的历史脉络,让读者自行判断两岸关系。

  他强调,若是怀着想要从这套书里求解“台独”与统一争论的想法来看这套书,其实书里根本没有讲,因为该书是此用历史求真实的角度看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徐泓向中评社提出“台独”论的主张谬误之处。第一,主张“台独”的人都指日本统治时期对台湾多好,其实只要去问一般小老百姓都说不好,会说好的都是依附日本人的大地主,因为日本撤走时留给他们很多土地等好东西,而国民党主政时实施“三七五减租”收回这些人的土地,直到民进党执政才归还他们,所以以他们当然恨死国民党,会说日本好并支持民进党。

  他指出,第二,日本人对台湾做任何研究都是要帮助日本统治、了解台湾,有关历史文化、民间宗教、文化方面的研究都是压制的。日本统治时采取让台湾民间所有拜的神都“升天”,也就是全部毁掉,然后规定台湾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台湾人的庙,当时有些台湾人很聪明,就把庙奉献给日本人,于是庙变成神社,然后偷偷保存地方民间信仰文化和史料,但台湾人现在对日本做的这些坏事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