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多策幷举增强港青国家认同

2022年1月1日,“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香港分会场。(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8月29日电/如果说香港国安法出台实施为香港恢复稳定秩序奠定基础的话,则特区新选举制度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和实现良政善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天的香港已经步入良政善治、由治及兴的阶段,值得期待。但是,如何增强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按理说,香港与国家有着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以及不可分割的共同命运,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解决。但是,香港回归祖国25年以来,大家却一直在谈论人心相通或人心回归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需要花大力气。那么,如何实质性地增进国家与民族文化认同呢?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进一步讨论。

  有民调机构在今年6月公布“市民身份认同民情总结调查”,据说市民对“中国人”认同感评分为6.52,上升0.38分,是3年半以来新高。虽然评分轻微上升,但研究人员仍然对这个数字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声称是国安法实施后,市民回答有关身份认同的敏感议题会有恐惧,未必讲真心话,云云。

  笔者认为,将回答是否对中国人认同也要扯上与国安法的关系,只能说明有关研究人员的主观心态存在问题。相反,笔者倒是认为,国安法使更多香港市民增加了国家意识,但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应该说,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后,香港市民对国家的认同正在朝“实质化”发展。一个最为典型的例证就是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违反誓言是有法律后果的。

  可扩大学校“普教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