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中美天津会谈现合作契机 共管台湾

潘兆民。(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8月2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中美天津会谈后双方关系走向,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美双方这次在会谈的过程中,无论是地点安排,或议题设定上,仍然展现尖锐竞争面向,但同时也透出合作契机。

  潘兆民观察,美国这次在闭门会议中,包括朝鲜去核、阿富汗撤军等问题,都会是提出来寻求合作的项目,而一来一往,中国也划出交往底线,台湾问题又属重中之重,双方要想合作,美国必须适度松手,台湾问题或成为两强共管的局面,对台湾而言相对不利。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有关中美天津会谈,潘兆民指出,若对照今年3月中美在美国阿拉斯加举办的高层战略对话,会晤地点的选择上就透露出对抗气息。拜登政府与中国外交高层首次会晤的地点,美方选在美国偏远的北部,而不是在华盛顿首府等重要都市,所以这次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到中国回访,北京安排会谈地点在天津,所以从地点的设定上,都可以看出来,两国角力是越来越深。

  此外,美方在与中方完成阿拉斯加会谈后,时隔4个月才派员访华,其实在过程中已经串联了很多盟友,也就是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所说的,“美国要以实力地位应对中国”,所以可发现,中美天津会谈之前,美国已经在东亚巡回过一遍,并在G7峰会中寻求盟国的合作,甚至拜登也跟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最后才再派舍曼访华,传达的讯号很清楚,“今天我到中国来,是已累积实力前来谈判的”。

  潘兆民认为,所以中美天津会谈程度上也是很针锋相对,不亚于阿拉斯加会谈,只是台面上较没有先前火花四射,可是从双方提出来论点来看,其实都非常的有针对性。舍曼指责中国侵犯人权,包括新疆、西藏、香港、台湾等议题,仍然尖锐。而北京也不惶多让,同样提出人权方面的问题,批评美国对中国公民的限制措施也是在打压人权,双方在人权议题上面你来我往。

  中国还提出了纠错清单,直攻美国对华实施多项违反人权举措,此外,北京也再度强调,要求美国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潘兆民说,依照美中之间的战略对话里面,向来就是离不开人权问题,中国方面就是提出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

  潘兆民认为,从这次的会谈里面可以充分感受到,美中的竞争只会越演越烈,台面上还是呈现中美双方各说各话,言语交锋,相互指责对方的不是,不过,确实也透出合作的契机,因为除了公开的会谈面向外,双方还有好长一段闭门会议,虽然谈什么内容,外界不得而知,可是若从时间点来推敲,还是可见端倪。

  潘兆民判断,美国派员访华除了铺陈中美领导人会面外,当然也是有所求,这当中离不开的就是朝鲜的去核化议题,台湾问题必然也在闭门会议里面,中东问题也是之一,因为伊斯兰组织塔利班在这之前,有领导高层访问中国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面。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事后对外表示,中国对阿富汗事务有兴趣并非坏事。

  潘兆民分析,阿富汗问题是美国的痛处,拜登政府一直想要脱离阿富汗战争的泥淖,最好的方法就是跟中国合作。相信舍曼这一次一定会跟中国谈到有关于阿富汗的问题,试图透过中国的力量去压制塔利班,让拜登政府从阿富汗的撤军能够符合美国内部的期望,这个是从最近发展的一些国际情势观察出来的,都可能是美中在私底下协商的项目。

  潘兆民说,美国若有所求,必然两强的合作面有望拉升,可以发现,美中双方在的外交冲突上面,彼此之间也愿意释放一些善意,为接下来10月将举办的G20峰会,中美领导人的会面,先铺垫一些和缓的气氛。所以在这次会谈以后,中方就宣布派秦刚担任驻美大使,美国的驻华大使也呼之欲出,代表美中的外交使节制度正逐渐恢复中,这些都是双方关系转圜的气氛。

  所以中方也藉此机会公开划定中美交往三条底线,当然也就是希望美国要谈合作,必须遵守底线原则。潘兆民认为,北京方面特别强调台湾问题是重中之重,就是要美国收手,研判双方在闭门会议里面,可能有对台湾问题达成共识。

  他指出,美方在会谈之前已公开表态不支持“台独”,舍曼到中国之后也重申相同立场,相信双方针对台湾议题,应该是有谈到,一方面美国不支持“台独”,但也不同意中方以武力破坏台海现状,祭出双重吓阻达到互相保证的效果。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虽然有吓阻但同样取得美国程度上的保证。

  由于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之间非常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现在只能用彼此吓阻的方式,来面对台湾问题,后续对台湾而言,会有两种可能产生。

  潘兆民说,未来如果中国实力越来越强,当然美国也在不断的串联它的堵中实力,在双方的不断的实力较劲之下,第一个可能会走向中美共管台湾,为了避免冲突,双方可能会达成一些共识,彼此吓阻维持现状。所以美国才会喊出不支持“台独”,中国则有所呼应,台湾就成为两强在某种共识下相互牵制共管的区块。

  第二个可能,如果美中冲突没有办法解决,台湾就会立即成为“全球最危险的地方”。一旦美中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脱离不了冲突的恶意回旋,两强终需一战之时,台湾就会是双方冲突引爆点,这是对台湾相当不利的,所以中美之间的对话,释放和缓的气氛出来,其实是有利于台湾,如果中美之间没有这些对话沟通,不断的冲突升级,对台湾是相当危险的。

  所以,潘兆民认为,对台湾而言,执政的民进党政府若有智慧,在现阶段美中双方还没有从竞争演变成冲突之前,在两强之间的外交政策应设法调整,从偏向单方转为居中思维,善用两手策略,才是降低风险的唯一路途。

潘兆民。(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8月2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中美天津会谈后双方关系走向,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美双方这次在会谈的过程中,无论是地点安排,或议题设定上,仍然展现尖锐竞争面向,但同时也透出合作契机。

  潘兆民观察,美国这次在闭门会议中,包括朝鲜去核、阿富汗撤军等问题,都会是提出来寻求合作的项目,而一来一往,中国也划出交往底线,台湾问题又属重中之重,双方要想合作,美国必须适度松手,台湾问题或成为两强共管的局面,对台湾而言相对不利。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有关中美天津会谈,潘兆民指出,若对照今年3月中美在美国阿拉斯加举办的高层战略对话,会晤地点的选择上就透露出对抗气息。拜登政府与中国外交高层首次会晤的地点,美方选在美国偏远的北部,而不是在华盛顿首府等重要都市,所以这次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到中国回访,北京安排会谈地点在天津,所以从地点的设定上,都可以看出来,两国角力是越来越深。

  此外,美方在与中方完成阿拉斯加会谈后,时隔4个月才派员访华,其实在过程中已经串联了很多盟友,也就是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所说的,“美国要以实力地位应对中国”,所以可发现,中美天津会谈之前,美国已经在东亚巡回过一遍,并在G7峰会中寻求盟国的合作,甚至拜登也跟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最后才再派舍曼访华,传达的讯号很清楚,“今天我到中国来,是已累积实力前来谈判的”。

  潘兆民认为,所以中美天津会谈程度上也是很针锋相对,不亚于阿拉斯加会谈,只是台面上较没有先前火花四射,可是从双方提出来论点来看,其实都非常的有针对性。舍曼指责中国侵犯人权,包括新疆、西藏、香港、台湾等议题,仍然尖锐。而北京也不惶多让,同样提出人权方面的问题,批评美国对中国公民的限制措施也是在打压人权,双方在人权议题上面你来我往。

清华大学论坛